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黄浦区体育总会换届再出发 运动促健康,上海交出民生答卷
第A12版:体育生活 2024-07-15
“上海模式”取得成效,“新三年计划”已启航——

运动促健康,上海交出民生答卷

章丽倩

运动与健康,围绕这两者间的有效联动,一条康庄大道已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就在上周,随着《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计划(2024-2026)》的发布,一幅新三年的蓝图徐徐展开。

专题撰稿本报记者 章丽倩

体育消费券配送超1.2亿元

相关老年人医保支出下降15%

在回望过去三年的成果时,先来看一些数据。截至2023年底,上海各区累计建成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36个,跟踪研究显示,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锻炼的老年人医保支出平均下降约15%;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六万余名,平均年龄下降到43岁左右;上海体育消费券的配送超1.2亿元,每年支持500至700家体育场馆参与;建成智慧健康驿站238个,完成全国首批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任务……这些都是《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成果。

2021年以来,上海市体育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共同制定全国首个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专项计划——《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截至2023年底,本市第一轮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左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在97%以上,市民平均期望寿命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在六个方面有的放矢,循序推进。从收效来看,成果可喜。

第一,加强运动健康政策保障。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将“体医养融合”作为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上海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将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市人大制定《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第十二条专门设置“运动促进健康”条款。

第二,完善运动健康场地设施。推进健身设施补短板,建设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等设施,纳入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民心工程和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

第三,加强运动健康人才培养。组织“体医交叉培训”;在全国率先试点运动健康师,建立运动健康师与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互认机制;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改革;成立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专家委员会等。

第四,积极试点运动干预项目。有效开展各类运动干预项目,例如,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试点开展社区老年人运动认知双任务干预,杨浦区与上海体育大学携手试点“社区(运动)健康师”,宝山区成立运动健康促进中心等。

第五,开展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将体育服务配送纳入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基本实现各个街镇全覆盖,每年线上线下服务市民超百万人次;举办上海市民体育科学大讲堂等。

第六,营造运动健康社会氛围。结合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举办科学健身指导体验周活动;办好上海市社区健康运动会;组织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运动伤害防治”“科学健身助力老年人健康”等主题活动;修订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办法,将“300指数”升级为“600指数”,每年发布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等。

公共体育设施更友好

经常锻炼人群占比过半

正是在评估总结第一轮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市体育局会同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总工会、市残联制定了《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计划(2024-2026)》(以下简称“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26年底,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左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1%左右,市民体质健康水平和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上海特色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不断健全完善,推出一批运动促进健康的创新品牌和项目,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硬件是开展体育锻炼的核心前提之一,所以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12项重点任务中,公共体育设施的“做加法”也被很自然地放在了醒目位置上。据了解,全龄友好服务正被融入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中,“一老一小”全生命周期的体育健身服务将得到更多覆盖。

12项重点任务中另一重点是体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计划。市体育局、市卫健委已组织开展多期“体医交叉培训”,培养能提供科学运动建议的社区医生和能指导慢病患者体育锻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发挥体育锻炼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未来,上海将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与科学健身相关的特色门诊,同时也将致力于打造一批国内先进、上海特色的体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机构。

12项重点任务中的另外10项任务是: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推广计划、体质监测服务常态化计划、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计划、职工体育高质量发展计划、老年人体育服务提升计划,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计划、军民融合共享健身计划、体育服务配送全新升级计划、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计划和运动健康科普助力计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