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索斯盖特还是走了 一声叹息说凯恩 年轻无极限! 无米之炊 好帅领好兵
第A02版:专栏 2024-07-17

无米之炊

沈雷

沈雷

比起美洲杯乃至世界杯,欧洲杯在技战术发展方面具备其他大赛所没有的引领性。尽管南美球员拥有细腻的个人技术,但欧洲始终是现代足球战术方面的源头,近30年来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显著。

自上届欧洲杯起,欧洲一流和二流球队都更强调中场的球权控制——但并非西班牙队连夺三届大赛时所崇尚的Tiki Taka派传控,Tiki Taka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是一种立足于防守的战术,其理念是尽量控制球权以确保安全,甚至不惜拖慢比赛节奏——如今的球权控制,看重的是由守转攻的瞬间动作,以个人或两三人之间的站位配合,迅速摆脱对手的中高位压迫,进而形成反击机会。

中高位压迫已经成为足球世界的主流,区别在于一支球队会在比赛中将压迫战术实施多长的时间,是像西班牙队那样贯彻全场,还是像法国队那样伺机偶尔为之。压迫也不再是几位锋线球员零星地对对手持球选手的骚扰,而是整体三条线集体压上,压迫跑位需要尽可能切断对手的传球路线。压迫和反压迫,是这届欧洲杯的主课题,也将在世界足坛持续一段时间。

除了实力明显逊色的弱队,已经很少有球队坚持蹲坑防守的战术。简单而言,“蹲”不住。低位防守球队断球发动反击时距离前线过远,一旦在转移时再次被反断,己方防线又已开始前移,会导致巨大的混乱,进而造成失球;另一方面,始终被对手压制在己方30米区域内,防线失去弹性,失球也几乎是早晚的事。

战术变迁,也势必会产生“选手叠代”。传统意义上的“黑(白)又硬”后腰,几乎在欧洲杯淘汰赛上消失了——坎特曾是其中典型,但他如今承担着大量的中后场出球任务;比利时的奥纳纳也更接近B2B中场的角色,他与曼加拉的搭档被认为彻底失败,面对法国,比利时不得不牺牲德布劳内,让其后撤扮演出球后腰的角色。不会持球摆脱、不会跑动出球的后腰已经难以找到生态位。

又一次联想到中国足球。舆论曾猛烈批评伊万科维奇的“单后腰”战术,因为看起来太过冒险,无法保证中场力度。但批评者也许忘了,就在亚洲杯上,扬科维奇就用过偏拦截型的王上源和王秋明搭档双后腰,哪怕对手是实力平庸的塔吉克斯坦,国足也无力将球输送到有威胁的位置。

纯靠堆人数的后腰战术,已经没有立足之地,重要的是断球后如何摆脱压迫并将球转移出去。低烈度的中超联赛鲜有全场高位压迫的球队,球员们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即使如此,各队干高级任务的还都是外援,本土选手只是打杂辅助。真要到了该他们唱主角的时候,确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