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亲身参与,为中国健儿加油”
第A08版:2024巴黎奥运会特刊 2024-07-24

“亲身参与,为中国健儿加油”

——走进巴黎奥运会志愿者中的华人面孔

尤斐然

周钰晴

韦妤

每年七八月份,法国的很多公司和政府机构都会进入慢节奏,因为“神圣”的夏日假期来到了。大部分在法工作的人都会把长假安排在夏季,这一“传统”跟欧美人士绝不打伞防晒可比肩。巴黎奥运会的举办虽有些打乱当地人的生物钟,但通过与在法华人和在法留学生的聊天,记者对可能会在本届奥运会上更显股肱之力的志愿者群体,有了多一些的了解。

周钰晴,25岁,在法留学2.5年

中外志愿群体有不同年龄特征

大约一年前的夏天,在看到巴黎奥运会启动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后,在法攻读硕士阶段学业的周钰晴赶紧给自己报了名。“当时其实没多想,就觉得机会难得,不管能不能选上,先报名总没错。”而通过对自己社交圈的观察以及前一阶段的上岗前培训,周钰晴在志愿者群体中发现了一些中外不同的年龄特征。

“在我认识的法国朋友里,年轻人对这届奥运会的关注度感觉相对一般,因为各有各的事情要忙。国内的赛事和活动中,志愿者群体通常以大学生等年轻人为主,但在法国,就我的感受来说是退休群体的参与度更高,会看到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挺积极地来当奥运志愿者。”周钰晴的留学生活始于2022年年初,目前正处于完成硕士阶段学业前的实习期。此前,她的志愿服务经历基本都是在国内时攒下的,此番能亲身参与巴黎奥运会,可说是经验条上的重要“+1”。

根据安排,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周钰晴的岗位涉及到开幕式和高尔夫赛场两部分,服务内容都是交通协助。虽然这跟她在填写报名问卷时的答案和意向丝毫不沾边,但这位桂林姑娘已早早做好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准备。

“我最喜欢的竞赛项目是跳水和游泳,非常期待中国队的表现。早先报名志愿者时肯定会想过,如果岗位能被刚好安排在这两个奥运场馆肯定是最棒的,不过现在确定要去高尔夫赛场服务,我觉得也不错。一样是为奥运会献出了一份力,也一样能给中国运动员加油。”周钰晴分享道。

据记者了解,无论是面向生活在法国境内的人,还是面向国际人士,巴黎奥组委的志愿者招募电子问卷都是同一模板,会涉及到个人身份信息、此次报名的初衷、过往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性格自评、语言特长等。周钰晴记得那是一份挺长的电子问卷,覆盖了很多方面的小问题。“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年,所以有些细节我已经记不太清了。比如说在被录取后,我到底能拿出哪些时间来参与志愿服务,这都是靠后续的电邮沟通才确定的。”

巴黎奥运会期间,周钰晴的志愿服务天数预计在一周半左右。而在每个服务日里,早班岗或者晚班岗的安排也不尽相同。比如开幕式那天,她从下午3点至晚上8点都在现场附近进行交通协助。“而在高尔夫项目的比赛日里,我有时是从早上6点工作到中午12点,还有时候则是负责晚班,从下午4点忙到晚上11点。每个服务日都是有一定工作强度的,希望自己能从中得到学习,有所成长。”

尤斐然,40岁,在法生活近30年

巩固中文靠网络自荐换岗更发光

巴黎的民航业务基本仰赖两大机场,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它们也是本届奥运会的两大门户。作为此次赛会志愿者中的1/45000,有过多次大赛志愿服务经验的在法华人尤斐然(网名“漆园”)告诉记者,通过录取后再电邮自荐的方式,他为自己找到了更能一展所长的志愿者岗位。

“一开始把我的岗位安排在奥利机场,那里主要是从欧洲各地飞来的航班,而我在接待方面的长处其实是掌握了汉语、法语两种语言,以前在欧洲杯(2016年法国)、女足世界杯(2019年法国)、每年的巴黎马拉松和巴黎半程马拉松上,我的志愿服务经验也是这方面的。所以,在被录取为奥运志愿者后,我给相关板块的负责人特别写了电邮,做了进一步的自我推荐。”尤斐然的自荐效果不错,很快就收到了确认调换工作地点的回复——在戴高乐机场接待包括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内的国际来宾。

其实,尤斐然早在小学阶段便已离开中国赴法学习,如果顺其自然发展,他的中文水平和对中文网络语境的掌握力很可能不会如此熟练。但是,谁让人家是一位有心人呢?尤斐然告诉记者,虽说赴法后的学生时代基本都处于全法语环境中,但他有意识地保持着自学中文的习惯。“中文网络社交平台变发达后,保持跟中文环境的接触就更方便了,我还成了一位传递法国资讯的博主。”

如今,在巴黎成家立业的尤斐然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虽说要让在法语环境中土生土长的孩童接受额外学习中文这件事得花不少力气,但在尤斐然的坚持下,这个小家庭里还是能听到不少父亲与孩子间的中文交流。“起码在我的家庭氛围里,我觉得中文是不可缺的一项。”

每年七八月份,法国的很多公司和政府机构都会进入慢节奏,因为“神圣”的夏日假期来到了。尤斐然所在公司的情况也类似,外加他的工作时间原本就比较灵活,所以这回的计划是既当巴黎奥运会的志愿者,后续也将为巴黎残奥会服务。“我有两周长假,外加再申请一些半天假,基本就可以把这段时间都覆盖到了。毕竟,能亲身参与奥运会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我希望自己能好好感受。”

实际上,尤斐然这回参与奥运会的方式不仅是担当志愿者,同时,他还幸运地成为了马拉松项目大众组的全马选手。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举办时,马拉松便是竞赛项目,不过直到此次巴黎,奥运会马拉松项目才首度向普通跑者打开了大门。“因为生活在巴黎,所以还是占了点地理优势吧,我是通过参加基普乔格此前在巴黎的一场路跑活动,幸运地拿到了参加奥运会大众组的名额。所以,跟这届奥运会真也是比较有缘的感觉。”

韦妤,32岁,在法生活11年

自带奥运情结,巴黎官方驾驶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韦妤正读高中,属于是哪怕放暑假也轻忽不得的关键时期。“当时我住在武汉,想去北京现场看比赛但去不了,不过,那场开幕式的震撼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也是受此影响吧,所以挺早就生出了想当巴黎奥运会志愿者的念头。”

大三那年,韦妤作为交换生来到法国,之后一路学习深造,渐渐开启了人生的新版图。如今,她在巴黎的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往年也会把长假放在夏天用掉,今年就是多了一桩当奥运志愿者的安排。我从小就有点奥运情结,这次总算能近距离参与了。另外,还挺有意思的,组委会给我安排了一个完全没想到的服务岗位。”韦妤告诉记者,在巴黎奥运会志愿者招募的电子问卷中,确实有一个小项提问了申请者的驾龄。“没想到这提问跟我还关联起来了,这次我是在奥运会上当司机。”

本次奥运会期间,韦妤将驾驶巴黎奥组委的配套用车(小型车辆),为参与赛事的相关方面的官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接送服务。得到岗位确认消息后,韦妤先是有点吃惊,然后马上就从中找到了乐子。“奥运会期间,巴黎城区,尤其是小巴黎区域,交通会进入到一个分级管制的状态。但我是官方用车的驾驶员,就可以体验一路通途的感觉啦,这驾驶体验可比平时在城区里堵车强多了。”

除了当志愿者,在本届奥运会上,韦妤还是参赛选手和观众:她已经买好了心仪项目的门票,同时还将参加于8月10日举行的马拉松项目大众组的比赛。“很巧,全马路线还会从我家附近经过,大概就是30至35公里间的那段,特别期待这一次的参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