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畔,奥运盛会如火如荼;申城之夏,全民健身热情似火。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6个“全民健身日”,8月8日所在周(8月5日至11日)也是我国第2个“体育宣传周”。当天下午,“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体荟魔都“全民健身日”主题文化沙龙暨全民健身600指数发布仪式在上海大世界举行。
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毛丽娟解读《2023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市社区体育协会会长施之皓、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等出席发布仪式,并参与主题沙龙直播分享。
用数据说话
上海交出全民健身年度成绩单
为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群众体育,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全民健身模范城市,进一步厘清区域内全民健身发展的状况和问题,上海市体育局制定了《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评估办法(2021-2025年)》(简称“600指数”),自2012年首次向社会公布,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已连续发布12年,上海体育大学始终坚持以动态评估、与时俱进的原则作为第三方对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现状开展评估。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600指数由“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体质健康”以及“市民参与”六个单项指数构成,《2023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全民健身600指数总分为486.7,指数总体较高。其中“体质健康”指数最高,“健身设施”指数最低,“健身指导”较上一年度进步明显。上海市持续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本市市民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持续提升,市民总体健康水平良好,市民满意度稳步提升。
体质健康方面,本市区级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社区体质监测街镇覆盖率为80.9%。市民参与方面,2023年,上海市、区、街镇三级投入全民健身人均日常工作经费为31.4元,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0.5%,市民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意度较高。
与奥运同行
体荟魔都助力拥抱健康生活
活动当天,上海社区体育协会与上海大世界展开合作,上海社区体育健身数字院线将依托AR全景拍摄技术和覆盖上海各区的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定期向社区市民进行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健身指导、体育赛事直播和跨区域多点位体育活动,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数字体育乐园。通过文体商旅展联动,让体育精神与城市气质深度融合,让更多市民爱上运动,拥抱健康生活。
与此同时,上海体育文化品牌“体荟魔都”也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号召,开展了主题文化沙龙活动。如何更好地让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让奥林匹克精神与上海城市精神同频共振,活动中,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市社区体育协会会长施之皓,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市网球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耀,黄浦区体育局群体科科长薛飚,上海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王海波齐聚一堂,讲述了自己与体育的情缘和体育精神对自己的激励和指引。
申城的“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活动自8月3日启动至8月8日,全市共举办423场赛事活动,吸引55000余人参与,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市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追求,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体育、崇尚健康的良好氛围,共同助力上海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与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