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书写“人民城市”体育治理新答卷
第A11版:上海体育 2024-12-16
社会体育巡访员经验模式在全国交流广受好评

书写“人民城市”体育治理新答卷

丁荣

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上海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主任郑浩彬

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大家服务

12月5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实施30周年系列活动”论文交流活动在泉州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就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何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引领科学健身、推动活动与服务创新、改革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新举措、新思路。

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上海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社体(竞赛)中心”】主任郑浩彬在会上做了题为《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巡访员的创设与实践》的主题报告,首次将上海创新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中社会体育巡访员模式向全国推介。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丁荣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基层有了体育“穿针引线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在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理念,道出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遵循。

五年来,在上海市体育局指导下,上海市社体(竞赛)中心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针对上海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堵点和薄弱环节,从“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效能”和为“基层减负增能”两个维度同步出发,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针对社区街道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的人力不足等瓶颈问题,大胆提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转型发展”的工作设想,并于2022年创设了“社会体育巡访员”这支基层治理的新力量,让他们成为基层体育治理的“穿针引线”之人。

“社会体育巡访员”源自社会体育指导员,但又有别于传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是经过相关体育行政部门委托或组织的专项培训后赋予的“新身份”,能够在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体育场地开放包括高危项目开放、体育设施维护中进行巡访和检查,协助体育行政部门采集客观、准确的信息,反馈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社会体育巡访员接收和反馈居民对于体育工作的诉求和意见、建议,促进市民需求与政府服务供给的全面对接,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落实“人民城市理念”。他们是体育行政部门的代表,是发现问题隐患的“眼睛”,完善决策服务的“耳朵”,更是协同政府管理、强化基层管理效力的有力帮手。

赛事活动巡访员,肩负赛事政策宣讲职责,赛时前往现场比对赛事信息,检查现场医疗卫生及保障措施,赛后填写信息收集表并完成整理、汇总、核对及入库;游泳场所巡访员,根据检查清单,前往各场馆进行安全开放检查巡检,并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交检查信息;攀岩场馆巡访员,协助攀岩安全检查员,前往各攀岩馆进行安全设备检查和科学技能教学检查等;体育场地设施巡访员,针对各乡镇(街道)健身设施布点情况,开展设施巡访,及时反馈设备安全使用情况,做好信息登记……

目前,上海已有667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专项培训,获得社会体育巡访员资格证书,开展各类巡访工作共计801次,处理市民体育健身诉求达274次。这些巡访员来自各行各业,包括体育老师、企事业单位的体育骨干,还有楼宇网格员、属地派出所警员和社区工作者等,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公共体育事务的基层治理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市民在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精准有效的基层治理。

与会专家、天津体育学院原副校长于善旭教授认为:“这是上海的一项探索,也是一个创新,而且很务实,接地气,是一个被实践验证了的、可以推广的项目。”安徽、湖北和甘肃省社体中心负责人,也表示上海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应用方面的领先性,将部分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成社会体育巡访员,参与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强化基层体育力量,是一条可以借鉴的有效经验。多位其他代表就“五个一”模式的应用,在会后与郑浩彬主任展开了深入交流。

勇当排头兵先行者

探索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我国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回望历史长河,1994年6月正式开始实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3年12月4日由原国家体委颁布)至今已30周年。值此之际,上海市体育局积极响应时代召唤,上海市社体(竞赛)中心主动作为,开展了社会体育巡访员模式的创新举措,从模型构建到实践检验,不断理清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的实质与内容,创建共治共享共建的机制,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五个一”模式,即打造一支社会体育巡访员队伍,建设一个基层治理共同体,明确一系列治理主体职责,建立一套基层治理运行机制,构建一个公共体育服务平台。

上海体育大学教授曹可强认为,这一新模式的建立,健全了市、区、街镇“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三级治理体系,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有效实践。同时,这项改革举措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通过巡访员队伍,接收市民对于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并通过协商议事、民主监督等方式,推动市民健身需求的有效满足,让居民成为体育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曹可强教授看来,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人民城市理念”的具体落实和体现,丰富和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上海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上海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作为“答卷人”的上海城市管理者,正以实际行动回应着时代的召唤。下一步,上海市社体(竞赛)中心将继续通过顶层设计、机制完善、岗位配置、人员培训、上岗服务、绩效评定等措施来实现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的标准化操作,不断深化基层体育治理“大融合”,持续推进基层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体育在社区自治、社会治理中的质感逐步增强,为上海构建完善、精细的基层治理提供富有活力的体育模式,也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体育事务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可参照的上海模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