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
我已经很久没有写球评了。
在我当记者的时候,赛后的球评是必须完成的作业。比赛的进程如何?有什么趣闻?有什么值得书写的精彩镜头,比赛的输赢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赛后的一篇评论,是最令我兴奋,也最让我挠头的。往往比赛过去了一两个小时,电脑上仍然没有一个字,对我来说,每次比赛后写球评,就像参加一个考试,只准考好,不准考坏。
记得我在新民晚报时曾经向文化部老记者张之江请教过这个问题。张先生是老报人,解放前就采访报道戏曲界,是文艺界的名记。他的工作是看了一场戏后写戏评。
他告诉我,你要学着把一场戏,或者一场比赛收集到的所有题材放在一个箩筐里,你的工作就是在箩筐里的这堆乱麻中牵出一个头,慢慢往上提。
老先生的意思就是不要什么都写,而是找出一个主题,然后把与主题相关的材料都捏合起来,最后形成一股绳,也就是一篇评论。
此后,我学着用张老先生教我的办法,每次赛后都在一大堆素材的箩筐里寻找那个头,然后牵出来。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牵绳头、写球评。不记得我写了多少篇球评,但每次写完之后,总是自我感觉很好,但几天后再看,又觉得要改进的地方太多。
然而,在十多年前,我就不太写球评了,原因竟然与专业无关。
那是足坛假赌黑盛行的时候,比赛经常会出现与赛前判断大相径庭的过程和结果。有一次,朋友问我这轮比赛结果会是如何?我根据印象给了他答案,结果错得离谱,有一场高下分明的比赛,也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直到有人暗示有“做球”的事,我才惊醒,假球就像是一团乌云始终在球场上空笼罩着,不肯离去。
这样的比赛还值得写吗?当你费心费力地报道、写评论,实际上那是一场事先预谋好的假戏,这种失败感,受挫感,无法形容。
最终,这一切引发了足坛大震动,一场“反赌扫黑”风暴席卷足坛。没想到的是10年之后,旧景再现。这一次牵涉到的人更多、更广,职位也更高。
球还是要看的,但是用心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希望中国足球早日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