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耿
视频助理裁判(VAR)自引入英超以来,原本被寄予厚望,期待通过精确回放减少错漏判,提高比赛的公正性。然而,随着本赛季已发生13次VAR错误判罚,关于技术是否真能消除争议的疑问再次浮出水面。究竟,VAR的引入是优化了裁判判罚,还是违背了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卡姆剃刀原理讲求简洁性,认为最少假设的解释往往是最好的。在裁判工作中,简单直接的判罚无疑是一种理想状态。裁判员依靠现场经验和瞬时判断,虽然偶有失误,但判决速度快、决策简单。而VAR的引入,原本应是为了弥补人工裁判的盲点,但事实却往往是:当技术介入后,判罚不仅未必更简单,反而增添了更多层次的复杂性。
首先,VAR并未完全消除争议。技术的本意是帮助裁判做出更准确的决定,但回放中的细节依然需要裁判员主观判断。例如,英超本赛季的几次VAR错判,都是因为对某些情形的解读不同,或对“关键时刻”的选择失误。正如伯恩茅斯与纽卡斯尔的比赛,因手球取消进球,事后证据却显示判罚有误。此时,VAR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支持,而是更多的不确定性,决策变得愈加复杂。
其次,VAR系统使得裁判员的责任更重。在传统判罚中,裁判凭借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做出决策,虽然可能出错,但至少决策简洁。而如今,裁判不仅要做出第一判断,还要结合视频回放、与VAR团队协调,再三确认。这一过程中,裁判员被迫面对来自技术和人力的双重压力,往往导致判罚的拖延与比赛节奏的中断。每一次复核和沟通,都可能增加观众和球员的焦虑感,影响比赛的流畅性。
然而,尽管存在争议,VAR的引入并非全无益处。通过精准的视频回放和多角度的分析,VAR的确能够显著减少一些明显的错漏判,提升判罚的准确性。相较于以往靠裁判员单一判断,VAR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至少让“误判”不再成为决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