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宇
辛纳的药检阳性案,靴子落地。作为男子网坛的世界第一,辛纳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达成和解,接受禁赛三个月的处罚,禁赛期已从今年2月9日开始,至5月4日结束。
理论上,禁赛期间,辛纳不会错过法网等大满贯赛事,世界排名也不会受到影响。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接受了辛纳对去年两度药检阳性的解释,即团队成员疏忽,他本人并不知情,也没有获得任何增强竞技水平的效果。因此三个月禁赛是适当的处罚,不会取消其成绩。
或许辛纳的解释能够说得通,在之前的裁决中,独立法庭也认定他属于误服,无明显过错。但为何本次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从之前向体育仲裁法庭提起上诉、寻求对辛纳实施一至两年禁赛、4月还将就此案举行听证会等声明,最终却直接成为了不痛不痒的三个月禁赛,还撤回了上诉,难以令人信服。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做法,不仅留下了种种疑点,还再度把案件推上了风口浪尖。在网坛,顶尖球员被曝出药检阳性,本身就对这项运动和运动员本人的形象造成了打击。不论是作为网坛的榜样,还是竞技体育中公平、干净竞争的底线,都是一次冲击。
况且,现在的裁决,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仅没能为网坛挽回些颜面,反倒招致越来越多的质疑声。既然辛纳的解释说得通,独立法庭也早已得出这一结论,为何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雷声大、雨点小”,此前表现出对这些裁决的不肯定,现在又打脸自己的决定?
如果按照4月举行听证会、后续进行裁决的节奏,很可能会影响辛纳今年的法网、温网等大满贯的参赛计划,现在突然推翻这一切,很难不令人生疑。至于为何此时推翻这一切,只有辛纳团队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自己知道。
外界对辛纳药检阳性案的心态,并不是一位天才选手被打假,跌落神坛时的落井下石,而是在药检阳性问题上,仲裁法庭、检测机构等调查案件的独立第三方,能否对所有球员一视同仁,做到所有程序、裁决公开透明。
如果调查方只是通知性地告诉外界:已经开始禁赛,可以散了,那么怎么说服网球界,乃至整个体育界?未来,体育界能否还相信这些机构,又是否能相信体育的公平竞争?辛纳的案件,在裁决上暂时告一段落。但裁决引发的诸多疑问,只会成为检测机构和网坛一个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