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彼时赛事创办还未满一年的上帆收获了一个好消息:在新公布的一版“上海赛事”品牌名录中,新入选的它成为了“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中的“D”赛事(Developing Event)。这个等级认定有其官方解释,关键词条之一是“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在朱骏炜的心里,时间表则更为清晰,“三年之后,我相信上帆会成为一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赛事。”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与奥运全运同频
设项“+1”
仍有潜力
上帆的项目设置有着“年度限定”的特质,会结合奥运年、全运年及其他年份的赛程,来确定如何同频共振。
去年上帆首届办赛,与巴黎奥运会同年,所以在设项时就确定了两个项目,分别是可以面向大众爱好者但也考验团队配合的J80级和奥运项目ILCA6级。而等到今年第二届办赛时,上帆在设项数量从两项变为三项——新增了同为奥运项目且上海帆船队有望在今年全运会上争取好成绩的ILCA7级。
“就全国来说,上海帆船队在ILCA7级项目上是比较名列前茅的。上帆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自主品牌赛事,我们希望通过它,为上海竞技体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的平台,让队里的运动员们在结束冬训后和来自国内外的好手同场竞技,提升状态。”朱骏炜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去年他们就有了后续要增加项目数量的想法,之后是经过综合考虑才确定新增ILCA7级。
在上月末举行的上帆新闻发布会上,还有一个特别设置的环节: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和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瑾,他们在启动赛事报名的同时,还为即将出征第15届全运会的上海帆船队送上祝福对联,祝愿这支队伍在备战参赛过程中一帆风顺。ILCA7级原名激光级,是奥运赛场上的帆船男子单人艇项目,它与奥林匹克的结缘始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此番,有30名运动员在上帆的ILCA7级项目中逐风破浪。对他们中相当一部分选手来说,参加本周的滴水湖之战也是在为5月于青岛举行的2025年男子ILCA7级帆船世界锦标赛做热身。
明年又可能迎来新变化,朱骏炜表示,着眼长期发展,上帆的设项数可能再做加法,同时,涉及到的具体项目也会着眼全局、有进有出。“滴水湖作为我们竞赛项目的办赛空间,我觉得还是可以去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的。去年,上帆是两个项目一共60条艇参赛,今年增加到三个项目一共86条艇。从竞赛编排来看,好好挖掘一下,滴水湖的空间还是有可能让我们进一步扩大规模的。”
在上帆的候选项目名单上,另一个奥运项目诺卡拉17级一直榜上有名。“此前由于国际或国内赛程的原因,这个项目一直没有加入上帆,但有可能等到明年这时候,大家就会在上帆看到诺卡拉17级了。”朱骏炜分享道。
四大提升就位 讲好中国帆船故事
VS朱骏炜
赛事运营方
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骏炜说与首届办赛时相比,今年的上帆已有了四方面的“进化”。第一,在项目设置、参赛艇和参赛选手方面都扩容了规模。第二,除了翘首以待的国内选手外,赛事还吸引到来自10个国家的顶级帆船运动员前来赴会。第三,以赛事为契机,让更多人走近帆船文化,了解帆船精神。第四,在文旅商体展方面与竞赛场地所在的浦东临港地区有了升级版的“组合拳”。
“今年我们新增了一个项目,ILCA7级。在滴水湖赛场,ILCA7级25条艇,ILCA6级31条艇,J80级30条艇,参赛艇总数增加了20多条。同时,跟去年相比,国际特邀选手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实现了提升。另外,我们办比赛不能仅仅是办比赛,上帆还肩负着推广帆船文化、传播帆船精神的使命。旺代环球帆船赛一直被誉为‘海上珠峰’,作为‘旺代完赛中国第一人’的徐京坤,这次他也来参加上帆了。作为以独臂完成环球航行的传奇船长,徐京坤身上自强不息、永不服输的精神,会让更多人产生触动。”朱骏炜分享道。
尽管上帆资历尚浅,但在不少去年有过参赛经历的选手那儿,它却已赢得了相当程度的认可。“作为第一届举办的赛事,它(上帆)比我预期中办得更好,体现了专业性。我想以后我会再来参赛的。”去年上帆落幕时,来自英国、曾获2023年ILCA6级世界锦标赛季军的乔纳森·埃米特曾留下过这段话。一年之后,他果然如约再赴申城。
实际上,关于上帆的专业度,在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中已有直观的数据体现。去年,申城共举办17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在该评估报告的专业度得分榜上,刚出道的上帆排在了第32位。
在朱骏炜看来,无论是成为“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中的“D”赛事,还是在《2024年上海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中得到一个颇为不错的专业度评分,之于上帆和“上帆人”无疑都是正向激励。“第一年办赛后就得到这样的认可,我觉得不是压力,更多是给了我们一种要继续加油向前的鞭策和激励。上帆还很年轻,还有很多潜力和可能性。我相信通过不断提升,三年之后,上帆会成为一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赛事。”
去年3月,随着首届上帆的来到,申城着力打造的自主品牌赛事“三上”(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帆船公开赛)终于全员到齐。根据官方数据,去年“三上”赛事共带来直接经济影响9.62亿元,拉动效应26.62亿元。当然,在这其中,上海马拉松是“大哥”,去年才诞生的上帆则是尚年幼的“小弟”,但它们以“上海”之名三箭齐发,确实代表申城自主品牌赛事冲在了前线。
驶向三亚?想入国际赛程得先破后立
从去年到今年,这两届上帆都采用了“1+1”模式,即在黄浦江上办开幕巡游,再到临港滴水湖进行竞赛项目的角逐。但你有没有想过,未来某一日上帆的参赛艇也有扬帆远航的可能呢?在朱骏炜的分享中,记者听到了关于赛事未来的更多畅想。
“比如说我们的赛事路线从上海出发,驶向三亚,形成‘上海-三亚’赛段。这是我们目前已经在商讨的一种可能性。现在上帆是在封闭水域的滴水湖内进行,属于近岸帆船赛,未来它也有可能发展成离岸赛事。”之所以会把赛场从面积约5.56平方公里的滴水湖,一下子跳跃到1000多海里的海上航线,朱骏炜表示,这是为了叩开世界帆联竞赛体系的大门。“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帆船赛事,它们都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在海洋上一站又一站地航行。我们可能需要和别的城市形成航线上的联动,这样才能正式进入世界帆联竞赛体系,出现在它的年度赛程上。”
大名鼎鼎的悉尼-霍巴特帆船赛,它创办至今已有80年,赛事名字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它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儿。拥有百年历史的法斯特耐特帆船赛,它的经典赛事路线则是从英国南部怀特岛上的考斯小镇出发,穿越英吉利海峡和凯尔特海后,绕过法斯特耐特岩,再去往终点普利茅斯。还有纽约-旺代跨洋赛,也是从一地去往另一地的帆船赛。所以说,如果上帆成为需要远航的离岸赛事,那它的参考对象可真不少。
今年上帆发出邀请后,不少国际高手都愿意前来,他们中部分人最后未能成行的原因是赛程冲突。“我们希望进入世界帆联的竞赛体系,这样在年度赛程上赛事时间就能固定下来,全世界选手都可以看到3月在上海有一站上帆,他们可以在前一年时就安排好参赛计划。”朱骏炜说,“如此一来,也会便于我们邀请更多的世界顶尖运动员前来上海。”
同为“三上”赛事,上海马拉松的成功经验当然也可作上帆的他山之石。朱骏炜表示,为了让上海马拉松从“很好”迈向“更好”,他们会去国际著名马拉松赛的组委会那里取经,并且确有效果。“未来,上帆和国际上的交流沟通会更多,比如说整个赛制的建立和标准等,需要去跟著名帆船赛事的组委会取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