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宇
禁赛期间,辛纳却稳坐男网世界第一。这有点让人情何以堪,又会让谁感到尴尬?
即使三个月的禁赛期内无法赚取任何积分,但依靠同行们“送温暖”,辛纳的第一宝座越坐越稳。蒙特卡洛大师赛,世界第二小兹维列夫不出意外地掉了链子,遭遇开门黑。三周后,辛纳还将在家门口的罗马大师赛复出,进一步扩大积分优势。
在因药检阳性被禁赛后,辛纳仅仅为此被扣除200积分,而他的官方积分高达10330分。换句话说,出于惩罚目的扣的分,由于“微不足道”,反倒沦为了笑话。
与苦苦通过在各级别赛事刷积分,希望在辛纳“不在”时能有所突破的梅德韦杰夫、小兹维列夫等一众“95后”相比,辛纳积分构成,大多在于大师赛、大满贯等大型赛事。其他球员大赛成绩虽然不差,但排名不靠前,就无法成为积分构成的核心。
光从战绩的角度出发,只要辛纳确保大比赛的表现不过于离谱,他的统治地位就难以被撼动。那些刷分的球员,很可能难以在稳定性、伤病等方面,应对高强度和高密度的比赛。
但作为对药检阳性的惩罚,如果扣分起不到震慑作用,该怎么办?现在辛纳被扣的200分,是他去年在迈阿密和蒙特卡洛大师赛获得的积分。当时,他的药检已经出现问题,只不过还在进行调查。本次的禁赛期,也完美避开了法网等核心赛事,并没有戳到痛点。
这一惩罚尺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仅从积分、参赛等情况来看,并不完全合理。这一尺度的初衷,应该是惩罚,而不是所有事情只是走过场。辛纳受到的“量刑标准”,除了他本人受罚以外,还要考虑到对其他球员的公平性。
当然,现在的问题在于,惩罚的尺度难以企及辛纳的“核心痛点”,禁赛期似乎演变为商业和公平竞技的搏斗。他的对手也差了一口气,这三个月内毫无突破,在让辛纳越坐越稳的同时,还让门西克、德雷珀等更年轻的球员斩获大师赛冠军,难免有些离谱,也拉满了禁赛期的反讽效果。到底是这些球员失去了斗志,还是辛纳破万的积分让他们望尘莫及?
不论球员们怎么想,可以看到,这场禁赛逐渐变为一场闹剧。随着辛纳解禁越来越近,男子网坛或许又将暗流涌动。只不过,那时候尴尬的,还会是同一批球员吗?
辛纳式扣分,尴尬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