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千年永宁队16号李轩屹
7月24日,台州黄岩区迎来了一场青春与足球的盛宴——2025第40届“上海银行”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浙江台州赛区正式开幕。今年,既是这项赛事走过40年风雨的里程碑,也是它落地台州的第五个年头。从初入台州的探索,到如今成为当地青少年暑期的“必打卡”赛事,新民晚报杯正以蓬勃姿态,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绿茵传奇。
最终,经过三个比赛日争夺,黄岩队收获初中组冠军,高中组冠军奖杯则再次被路桥队收入囊中。两支队伍将代表台州赛区参加8月下旬在上海进行的全国交流赛,与其他六大赛区冠军同场竞技。
专题图文 本报记者 车玉玲
因地制宜的新基地
本届赛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将赛场放在了全新启用的黄岩区佛岭水库足球基地。这座藏在水库大坝缓冲区域的足球场,是浙江省内首创的利用水库特殊区域建设的运动场地,也是当地“因地制宜”的生动实践。“因水库大坝区域对建筑有严格限制,足球场成为最适合的利用形式。”台州市足球协会常务副主席张猛介绍道,这一举措在盘活水库周边资源的同时,也能有效助力乡村集体经济提升,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作为基地建成后的首项重要比赛,本届赛事采用天然草坪和5号球,完全接轨专业标准。三次吹罚晚报杯台州赛区比赛的裁判员吴振铭说道:“天然草坪和5号球的使用对于球员和裁判员来说是相对友好的,在赛场上,球员们都非常积极,作为我们裁判员,更要认真地去吹罚每场比赛,公平公正地进行相关工作。”
从人工草坪到天然草坪,从4号球到5号球,场地与器材的升级让球员都直呼“过瘾”!曾连续三届参加晚报杯台州赛区比赛的球员赵恩琪,今年代表黄岩千年永宁队U18参赛,踩在这块天然草坪上,他直呼体验感升级:“以前踢的大多是人工草坪,跑起来脚感硬,急停转身时总怕打滑。今年这天然草坪不一样,脚感很舒服,发力也更顺畅,比赛中尝试过远射,感觉比平时得劲多了!”
据悉,该足球基地后续将交由台州市足协运营,借助其专业团队以及丰富的赛事渠道,未来将持续引入更多赛事活动,带动区域体育经济发展。
同一份热爱与期待
2021年,新民晚报杯首次走出上海办赛,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江苏、浙江、安徽开设多个赛区,浙江台州赛区也成为首批“实践者”。五年的连续办赛,晚报杯已在台州落地生根,培养了一批“熟面孔”,不少青少年曾代表区、县出战,甚至有过前来上海参加全国交流赛的经历,对赛事流程“滚瓜烂熟”。
东塍中学足球队教练谭志祥与晚报杯缘分深厚,已有三次带队参赛经历。他曾连续两年带队收获初中组冠军,前年的全国交流赛中,东塍中学站上了最高领奖台。今年,谭志祥带着一支全新队伍参赛,他的目标是队员们能够“打出风格,发挥最佳状态”。
谭志祥对晚报杯有着专业的解读,“恰逢暑假,新民晚报杯又搭建了如此盛大的交流平台,这或许就是赛事能走过40年的原因。”虽然这次未能夺冠,但谭志祥淡然看待比赛结果。谈及往年参加全国交流赛的感受,他感慨道:“全国交流赛的意义远不止于胜负,孩子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球队交流,不仅学到了新的技战术理念,还和不少队员成为好朋友。大家会一起聊足球,也会分享各自城市的故事,那种跨越地域的文化碰撞特别有意义。对年轻队员来说,这种在切磋中成长、在交流中收获的经历,比一时的成绩更宝贵。”
当然,晚报杯的“老朋友”都是从“新朋友”一路走来的,来自黄岩千年永宁队的15岁小将李轩屹就是第一次参赛的“新人”。在首个比赛日完成首秀后,李轩屹很兴奋:“刚刚在场上打进一球,帮助球队锁定胜利,这是我的骄傲!从区、县、省到全国舞台,这是球队每个人的渴望,大家都抱着冲击上海全国总决赛的目标在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