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荣
8月29日,2025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赛事活动标准化主题沙龙在久事体育大厦举行,20余家办赛机构代表及40余位上海市社会体育巡访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赛事标准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本次主题沙龙由上海市社体(竞赛)中心主办,市社体(竞赛)中心赛事活动部主任辛世海结合前期标准化成果和本年度的联赛规划,就规范化办赛的具体实施和工作要求进行明确和部署。市体育总会副秘书长、市社体(竞赛)中心基层指导部主任夏静莺解读2025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标准化办赛工作要求。上海市篮球协会、上海雪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做交流发言。
自2020年起,上海市体育总会秘书处与市社体(竞赛)中心联合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已指导46家项目协会发布《办赛指南》《参赛指引》,覆盖率达63%;25家协会推出《业余运动员等级评定标准》,覆盖率达33%。这些文件为赛事组织、参赛服务、运动员管理提供了统一规范,为上海群众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体育协会转型“指导员”
会议明确,各体育协会要立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服务标准为宗旨,充分发挥协会的专业引领与指导服务的作用,制定并不断完善办赛服务标准,为规范化办赛提供必要且充实的管理依据。
在制度层面,协会应牵头制定并发布《办赛指南》《参赛指引》和《业余等级(段位)评定标准》等相关规范化办赛指导文件,有效推动各项赛事健康有序落地。
在管理层面,协会应积极配合组委会强化赛风赛纪管理,做好竞赛纠纷解决、业余运动员等级评定等工作。要建立并不断丰富办赛服务内容,为办赛单位、参赛市民营造良好的办赛、参赛环境。协会应积极开设城市业余联赛服务窗口,设置服务专员为办赛单位提供竞赛指导、裁判员配送等业务咨询服务工作,为市民、赛事评估机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内容。
评估机构当好“监管员”
会议明确,各赛事评估机构应充分考虑并合理运用《办赛指南》《参赛指引》和《业余等级(段位)评定标准》等规范化办赛指导文件的相关内容及要求,制定符合标准化、规范化办赛要求的评价指标,全面做好赛事评估的各项工作。
各赛事评估机构作为评估主体,应明确评估流程和赛事信息采集要求,公正客观地开展赛事评估工作。各市级社会体育巡访员也应积极配合赛事评估机构,参与赛事监督相关培训,熟悉赛事评估工作流程,认真履行好赛事信息采集与比对等赛事辅助工作。
办赛单位争做“践行者”
会议要求,各办赛单位应参照《办赛指南》《参赛指引》和《业余等级(段位)评定标准》等规范化办赛指导文件要求,做好标准化办赛的践行者。
要严格落实组委会的办赛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竞赛组织、安全保障、应急处置等办赛文件;要积极配合组委会强化赛风赛纪管理,做好赛事落地的组织筹备,并配合组委会积极开展业余运动员等级评定等工作,为市民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温馨的参赛环境。
此次沙龙标志着上海正在建立起“市级单项体育协会指导、赛事评估机构监管、办赛单位践行”的三位一体协同机制,推动群众体育赛事向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