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中国职业足球发展30多年,关于草皮拉胯的案例,数不胜数。2016年,作为欧洲豪门的曼城、曼联已经来到北京,原计划联袂角逐国际冠军杯,但由于鸟巢体育场的草皮糟糕达不到比赛条件,甚至可能伤害队员健康,两家职业俱乐部拒绝比赛,最终比赛直接取消。
球场草皮说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事,但却从方方面面影响着足球比赛和足球文化。舒适柔软的草皮能帮助球员发挥自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伤病率;绿草如茵的球场能让观众有更好的观赛体验;漂亮的球场甚至可能成为一支球队或是球赛举办地的名片。这几年,中超俱乐部越来越重视草皮管理,甚至有中超俱乐部聘请球场草皮专家,让球迷看到了俱乐部在球队硬件方面深耕的决心,在全方位提升球队实力上的细心,俱乐部因此获得点赞也就理所应当了。
相比之下,中国U23队和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同时迎来首秀,但草皮外翻的尴尬引发对手的抱怨,无疑带来些许尴尬。其实,不少球迷在抱怨中国足球水平不高的同时,更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足球发展水平,是由多个环节、多个层面乃至多个体系综合组成。
除了在球场上的队员、教练和裁判,球场下的媒体记者、赛事服务人员、球场管理人士乃至一名草皮工人,都是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有机组成部分。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外翻的草皮,其实也在提醒中国足球:只有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方面寻找差距、对标不足、承认差距、迎头赶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和提升,最终汇聚起的可能就是推动中国足球向前发展的庞大力量。
否则,能让整体水平本就不高的中国足球颜面尽失的,有时也只需一棵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