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0月开始担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以来,郭振明已经从姚明手里接过中国篮球掌门人职责接近一年的时间。面对中国篮球千头万绪,有待处理和解决的问题,是站在“小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还是探索一条新的改革发展道路,郭振明近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薛思佳
“中国男篮是个纯粹、可爱的集体”
记者:十年之后,《歌唱祖国》再次为中国男篮响起,您在现场当时什么感受?
郭振明:直到现在,我回想起这个场景依旧心潮澎湃。我觉着是队伍的优异表现,征服和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歌唱祖国。我觉着这也是对队伍为国争光的最佳回馈和奖赏。同时我发自内心为他们感到骄傲。
记者:在战胜新西兰队晋级决赛之后,有媒体捕捉到一张照片,照片里您哭了,这是什么泪水?
郭振明:多种感觉交织在一起。那场比赛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荡气回肠。赛后,国际篮联和亚篮联的主席、秘书长,第一时间向我伸出大拇指,说很多年没见到这样的中国队。对手崩了,中国队坚持下来了。这一年多队伍的备战,我几乎全程参与,知道有多不容易,所以那一刻是发自内心地掉泪了。
记者:您对这支球队的评价用了“可爱”两个字,这个“可爱”是出于什么想法?
郭振明:回想起和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我认为中国男篮就是最可爱的集体,他们每个人在我心里都是可爱的人,这是我真实的感触和感悟。像郭士强指导带领的教练团队,简单、纯粹、单纯,有时候真的很可爱。队员也可爱,都把帮助别人放在第一位。从生活和赛场的点点滴滴能看出来,他们是真把国家荣誉、国家队的赛场表现当成了唯一追求的事业和目标。
记者:在和澳大利亚那场比赛开始前,为了节省队员在赛场和酒店之间奔波的时间,您带着整个教练团队,在酒店的一个大屋子里用胶布贴了个临时篮球场。从来没见过主席会亲自干这么具体的活儿,这是您一贯的做事风格吗?
郭振明:在备战亚洲杯的17天里,没有“主席”这种职务之分,大家都是国家男篮这个集体的一分子,我只是其中一员。我们回酒店吃饭时,郭士强指导跟队医江大夫说给他准备五卷胶布,我还以为他要胶布是给自己贴肩止痛,结果郭导是想带着教练组在大厅里给队员练阵型,但大厅是地毯,队员没有实地打球的直观感受,所以就想用胶布贴一个篮球场的半场形状。我也发自内心佩服,我们五六个人一起动 手,教练们凭着经验,几乎1比1还原了篮球场半场的样子。这只是17天备战里的一个小细节,但能看出来郭导带领教练组,所有心思都用在备战训练上,就想着怎么帮队员尽快熟悉下一个对手、做好准备。
“放下眼前利益,给杨瀚森最大支持”
记者:这次出征亚洲杯之前,中国篮球的处境其实不太好,各级国家队的比赛成绩都不算理想。您作为中国篮协的 “掌门人”,当时的压力应该可想而知吧?
郭振明:确实如此。女篮亚洲杯表现不好,和社会各界、球迷的期待有落差,紧接着就是男篮亚洲杯,不光是我,整个篮协、整个队伍都顶着很大压力。但通过前期的各种努力,我们一直给队员打气:“只要穿上中国国家队的队服,你就是其中之一;只要能站在赛场上,你就是绝对主力。”就是想激发大家,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全力以赴,展现新周期国家男篮的形象,捍卫国家队的荣誉。郭导也跟大家说过,中国男篮新周期备战,就是要把之前输掉的比赛,通过接下来的赛事一场一场赢回来。队伍不仅是这么说的,也确实这么做了。
记者:在“让杨瀚森去美国准备NBA新赛季”和“留下来帮男篮争取更好成绩”之间做抉择,篮协最后选了放他走,这个选择对您来说是不是特别艰难?
郭振明:说艰难,是真艰难;说容易,也确实容易。艰难在于男篮出征亚洲杯前,队员伤病多、阵容不整,本来就给备战带来了影响,少了杨瀚森,确实是雪上加霜。但说容易,是因为中国篮协从领导班子到国家队,在这件事上思想高度统一。对于年轻、有能力、表现优异的运动员,只要他们想走出去,我们上下都会全力以赴支持。
首先,杨瀚森能打破舒适圈,敢去NBA那种竞争激烈的环境,这份信心和勇气我们就特别支持;其次,我们也会全力做好他的保障工作。国家队有时候会面临“既要、又要、还要”的情况,但这种时候更要放眼长远,得给运动员的成长留足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同时也要保护好他们。最后决定让杨瀚森不参加亚洲杯,尽快融入NBA联赛,是我们的共识。面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冲突时,我们会选择放下局部的、眼前的利益,为了中国篮球的未来考虑,这就是我们当时的考量。
记者:在这次选择中国女篮和中国男篮主帅的时候,篮协非常肯定地用了宫鲁鸣和郭士强。这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考量?
郭振明:我们选拔聘任方案是“不拘一格选人才”。无论是知名洋帅,还是国内教练,我们不设定限制。但是我们选择的标准是要全面熟悉了解中国的国家队、联赛、队员情况,同时又要掌握和了解国际上最先进的欧美篮球技战术风格。在选拔过程中,发现两者都能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凤毛麟角,或者可以说没有。最后,经过多方考量打分,确定男篮由郭士强指导担任主教练,女篮由宫鲁鸣指导担任主教练。现在的男篮、女篮教练组都有熟悉欧美篮球的助理教练,在协助主教练开展工作。这样我们这个教练团队才是符合要求的、国际化的教练团队。
“从姚明身上学了很多,对中国篮球复兴有信心”
记者:在您接手中国篮协新掌门人的时候,可能对中国篮球来说是一种内忧外困的局面,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您为什么敢于担上这个担子?
郭振明:对于“内忧外困” 这个说法,我不太赞同。我是三年半之前,也就是2022年初到篮协来工作,这也是我的荣幸,能和姚明搭班子。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从姚明身上学习了很多,比如他的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理念,还有国际篮球最先进的发展技术理念。同时,他对篮球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为中国篮球发展做的一些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比如体教结合、青训、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化分析,姚明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有些工作短期内难以显现作用,有些则已经慢慢在显现。
当然,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我认为是衡量中国篮球或者中国篮球协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维度,但不是全部。这两年国家队的表现未达预期,是协会工作在后续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现在我和姚明也都保持联系,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重要的决策,我们还是会互相沟通交流。姚明也一直关心中国篮球,我也希望能够听到他的真实意见和想法。
记者:作为篮协新的掌门人,您有没有希望能够有朝一日拨开这些云雾,让我们看到阳光?
郭振明:我肯定是充满信心的。一年半之前,我们中国篮球协会召集业内的教练、前辈开会,王治郅的一句话,到现在我想起来还很有感触。大郅的原话是:“中国男篮好的时候,我可能未必来;但是现在中国男篮遇到了困难,我义无反顾。” 实际上,大郅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中国男篮备战这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大郅牺牲了他的节假日、业余时间,只要国家队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宫鲁鸣指导接手女篮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教练组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有些工作需要一年两年系统准备。当然比赛就是训练的一面镜子,我们不回避问题。亚洲杯比赛结束以后,中国篮协和女篮教练组进行了多轮系统梳理总结,同时国内相关方面的教练、专家也都积极建言献策。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比赛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也请大家相信,接下来的备战训练,我们会抓紧时间解决队伍现在存在的问题,对于明年的世界杯资格赛和世界杯比赛,我们也充满信心。记者:人们常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像大那是我们中国篮球的财富,特别是很多人更愿意去“雪中送炭”。作为中国篮协的掌门人,您想对他们说一些什么?
郭振明:国家队窗口期的备战、集训,实际上和联赛在某些方面会有一些冲突,但每次国家队集训,各俱乐部都是“要人给人”——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视频分析师还是队医,都全力支持,没有任何借口。所以,我非常感动,包括各省市体育局,在解决队员后顾之忧方面,也给予了全力支持和保障,能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备战当中去。我到现在还能想起来,今年春节国家队集中时,高志丹局长面对中国男篮队员讲话,并对他们提出要求,用 “旗手” 的例子来激励中国男篮的每一名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