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雷
在上周举行的荷兰乙级联赛第5轮比赛中,20岁的中国球员王博豪在自己的第二次出场中贡献了一次助攻,帮助邓博施队以4比2大胜马斯特里赫特队。
当然,王博豪只是比赛的配角。当他换下10号副队长范鲁文时已是第90分钟,显然主教练兰德弗里格是希望以这次换人来耗费一些时间,并为中场防守注入新鲜力量。登场2分钟后,王博豪利用努力跑动断下马斯特里赫特队最后一位后卫的传球,并斜传给另一位替补登场的前锋库伊佩斯,帮助后者轻松破门。
王博豪在有限的出场时间,尽可能展现出了自己不惜体力的态度,两次关键的处理球也非常合理。虽然这样的表现不可能立即让他升为主力,但至少是一个加分项,能换来更多的机会。
荷乙在我国国内从来鲜有人关注。这项以奇怪的升级制度而闻名的次级别联赛,一向打得大开大阖,出产过不少攻击线的数据刷子。王博豪加盟邓博施的消息没有激起多少水花:一方面这位球员在2005年龄段国内球员里并不算出挑,前半个赛季在中甲的陕西联合都算不上绝对主力;另一方面,邓博施与陕西两家俱乐部有相同的中国资方背景,让这次租借转会更像是一次内部交流学习。
其实,中资背景并不丢脸。比利时的日资俱乐部圣图尔登早就成为了日本二线球员旅欧的最保险跳板,在那里站稳脚跟的日本球员再继续流向更高水平的欧洲联赛。过去的中资俱乐部难以扮演这种角色,一来英格兰或五大联赛俱乐部的起点对于中国球员太高了,反而无法成为合适的舞台;二来,国内球员收入和转会费远远高于欧洲二线联赛,让欧洲中小俱乐部难以承受,或者干脆扮演“出口转内销”的二道贩子角色。
邓博施俱乐部背后的华人投资者李建,还同时拥有德国凯泽斯劳滕、英格兰巴恩斯利、比利时奥斯坦德、瑞士图恩、法国尼斯和南锡等八家俱乐部的股份,一旦这次“王博豪实验”成功,或许将打开更多的旅欧渠道。
“王博豪实验”的背后,其实还折射出另一种无奈。国内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其收入和身价依然远高于那些欧洲二线联赛俱乐部的标准。要推动他们留洋,确实面临着极大的现实难题。反倒是看似不够出挑的王博豪们,不会有患得患失的心态,选择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成长。从某种意义而言,中国足协和中足联应考虑出台一些政策,以奖励的形式补贴加盟欧洲职业俱乐部的球员,以推动更多人有勇气踏出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