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卡和樊振东在俱乐部共同战斗
帕特里克・弗朗西斯卡在近期走入中国球迷视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奥运冠军樊振东的带动效应。随着樊振东加盟德国萨尔布吕肯俱乐部,这支欧洲球队成为中国球迷关注的焦点,而与这位超级金满贯得主并肩作战的弗朗西斯卡,也凭借稳健的球风和温和的性格圈粉无数。但抛开巨星光环,这位1992年出生的德国乒坛名将,究竟是怎样一位球员?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切面?
近日,在结束WTT中国大满贯赛事后,弗朗西斯卡接受了《东方体育日报》专访。从赛场得失到家庭责任,从对乒乓球的深层理解到对中德乒乓球交流的见解,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自我。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程超
中国大满贯止步16强
北京的深夜带着几分凉意,刚结束男单1/16决赛比赛的弗朗西斯卡,裹着外套落座。1米87的身形挺拔,深邃眼眸与打理得一丝不苟的络腮胡,透着德国男士的沉稳。因需视频出镜,采访开始前,他脱去外套,露出印有赞助商标志的短袖。谈及赛事结果,他语气坦诚又难掩遗憾:“我现在确实有点伤心,没能再往前多走一步。”
弗朗西斯卡坦言,这次的签表“格外硬”。首轮对阵世界排名第10的俱乐部队友达科·约奇克,两人知根知底、较量胶着。次轮遇上日本年轻选手松岛辉空,在他眼中,这位对手的实力完全能冲进世界前10,“他还很年轻,未来潜力巨大,今天能和他交手,其实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弗朗西斯卡对自己的赛场表现有着清醒的认可。“今天我其实抓住了很多机会,自己发挥的水平也很不错,这是让我最开心的地方。”至于此次北京之行,弗朗西斯卡的记忆几乎是赛场与酒店的两点一线。“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比赛上,只抽了空闲时间去看了中网比赛,其他时间基本待在酒店,没好好逛逛北京。”他笑着说,语气里既有对赛事的专注,也藏着小小遗憾,“希望下次再来,能有机会看看赛场之外的北京。”
爱与理解的“小谎言”
对弗朗西斯卡而言,乒乓是热爱与事业,家庭却是心底最重要的支撑。今年7月,小女儿的降生让家庭更添暖意。为此他特意调整了部分赛事行程,赶回家陪伴妻子迎接新生命,如今儿女双全凑成“好”字,四口之家的日常满是细碎温馨。可作为职业运动员,弗朗西斯卡常年辗转国内外赛场,行李箱里总装着训练服与对家人的牵挂,平衡家庭与事业从不是件易事。“经常离家,错过孩子的成长瞬间,有时会愧疚。”
这份愧疚,却在家人的理解里慢慢被抚平。尤其是同样懂赛场艰辛的妻子,出身体育世家、曾是职业运动员的她,最清楚为赛事奔波的不易,也最能共情丈夫对乒乓的执着。谈及家人的支持,弗朗西斯卡的语气瞬间软了下来,满是温情:“我的家人知道我有多爱乒乓,也很理解我的工作,从没抱怨过,还会在我输比赛低落时鼓励‘没关系,下次再来’。”
他坦言,这份相处里藏着彼此体谅的取舍。“我得在赛场上拼尽全力,不辜负自己的热爱。回家后也会好好陪伴孩子成长、帮妻子搭把手。现在回头看,这份平衡,做得还算不错。”
今年夏天,弗朗西斯卡特意给自己放了半个月假。这段时间里,他既没出国参赛,也没投入训练,而是把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家人。“以前我很难有一整周都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机会,所以那次假期特别珍贵。”采访中,记者询问他会带什么礼物回去给自己的孩子们时,他提到有中国球迷送了他“拉布布”玩偶,“我自己肯定用不上,但我打算把它们带给我的孩子,到时候会告诉他们,这是爸爸买的。”一句孩子气的“小谎言”,道尽了父亲对孩子的温柔。
赛场之外,弗朗西斯卡的生活满是烟火气,放松方式多围绕家庭。“以前喜欢看足球、网球,现在空闲少,主要陪妻子、带孩子去游乐场或泳池。看着孩子跑跳玩水,我也觉得放松。”偶尔约上学时认识的非乒乓圈老友聚会:“和他们在一起能放空,聊校园往事或家庭琐事,暂时忘了赛场压力,此后能更轻松投入训练。”如今男单世界排名前20中,欧洲选手占10席,弗朗西斯卡也在其中。谈及欧洲男乒的进步,他坦言:“这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说明欧洲乒乓在慢慢变强,特别积极。”
弗朗西斯卡回忆起10到20年前的欧洲乒坛,“那时候,能打败中国顶尖选手的欧洲选手很有限,基本只有波尔和奥恰洛夫等个别选手。但现在不一样了,欧洲选手战胜中国选手的频率越来越高,能看到更多年轻人才涌现。”这背后是欧洲乒乓的发展,“训练体系、教练水平都有大提升,选手经济条件也好了,能更专注训练比赛,不用为生活操心。”
不过,弗朗西斯卡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队依然是世界乒坛的“标杆”。
在俱乐部与樊振东建立友谊
他成了被中国球迷偏爱的“小弗”
聊起弗朗西斯卡与中国的缘分,樊振东是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混采区、活动还是社交媒体,外界总希望他谈樊振东,而被中国球迷亲切称为“小弗”的球员,并不排斥聊这位好兄弟。
樊振东加盟萨尔布吕肯后,弗朗西斯卡收获了更多中国球迷关注。甚至有球迷专程远赴欧洲,到德国赛场为球队加油。弗朗西斯卡坦言,这种关注让他既意外又感动,“中国是乒乓的国度,有这么多热爱乒乓球的球迷,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我觉得特别棒。”
在俱乐部,弗朗西斯卡与樊振东的相处是跨文化友谊的缩影。“他来之前我们就聊过很多次,见面后像认识好几年的朋友。”弗朗西斯卡透露,樊振东英语越来越流利,沟通毫无障碍,“他人很友善,相处特别轻松,熟悉感远超实际相识时间。”更温馨的是,他的家人也会关爱樊振东:“希望他在德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面对中国球迷的高关注度,弗朗西斯卡毫无压力。“我平时给自己压力就不少,这份关注更像荣幸与动力。”他提到现在很多中国球迷看欧洲乒乓球比赛,“以前很少见,能向他们展示欧洲打法和联赛氛围,是双赢的事。”他还主动安利,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德甲,期待更多精彩比赛。
本赛季除了樊振东外,还有周启豪等多位国手加盟欧洲俱乐部。对于越来越多中国选手“留洋”现象,弗朗西斯卡认为这是对双方都有益的好事。“中国选手能了解欧洲的打法、训练方式,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反过来,我们也能近距离学习中国顶尖选手的训练细节和赛场状态,这对大家都有帮助。”他表示,这种交流能让乒乓球这项运动变得更好,“即便来自不同国家,我们也能成为队友、朋友,赛场上是对手,赛场下是朋友,这种关系特别好。乒乓球是我们所有人热爱的‘珍宝’,跨国交流能让这份‘珍宝’越来越闪耀。”
33岁仍是进阶坚守者“他们的统治力或许比以前略有下降,但依然是世界上水平最棒的队伍,未来几年在大赛上,他们肯定还是最有优势的。”他坦言,欧洲选手要想实现更大的突破,“还需要几年时间,我们得继续打磨技术,积累大赛经验。”
而对于“欧洲男选手30岁后仍能保持不俗竞争力”的现象,弗朗西斯卡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答案。“我们在16、17、18岁的时候,还要上很多学,训练时间远不如亚洲选手。像我这样个子高、体形壮的选手,要把所有技术动作都练到位,需要花更长的时间。”不过现在欧洲情况在改善,“很多学校支持学生兼顾学业与训练,甚至允许一天练两次,年轻选手进步更快。”
对33岁的弗朗西斯卡而言,年龄带来的不是衰退,而是对乒乓球更深的理解。“过了30岁之后,我反而觉得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理解更深刻了,状态不仅没有变弱,反而越来越好。”他补充道,“我希望未来还能有很多好时光,继续在赛场上享受乒乓球。”
当我们谈论弗朗西斯卡时,很难只将他定义为“一名德国乒乓球运动员”,他更像一个鲜活的人文符号。在赛场上,他是见证欧洲乒坛变革的坚守者,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诠释竞技不止于输赢;在跨文化语境里,他是连接中德乒乓的纽带,用真诚打破语言与国界的隔阂,让对手变朋友的故事有了具体的模样;在生活中,他是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普通人,用笨拙又温柔的“小谎言”藏起思念,用陪伴诠释父亲与丈夫的责任。他的职业生涯像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赛场的热血,一头连着生活的温情;一头系着德国的严谨,一头系着中国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