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婕
刘宇婕和爸爸刘国梁
高尔夫球场上,15岁的刘宇婕静立凝神,她手中紧握的不仅是球杆,更是一份从3岁起便生根发芽的梦想。其用国际赛场上的一系列高光表现,从容撕掉“星二代”的标签,向世界宣告:“为团队加分,比个人成绩更重要。”如今,刘宇婕即将以四川队核心队员的身份,亮相第十五届全运会高尔夫女团赛,代表中国高尔夫新生力量,迎接新的挑战。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张立
三岁握杆全运舞台加速成长
刘宇婕的成长轨迹,仿佛按下了加速键。3岁时,在母亲的引导下初次握杆;6岁,开始正式参赛;10岁起便在国内各大青少年赛事中崭露头角,冠军奖杯接踵而至。然而,真正的突破发生在2025年,这一年,她完成了从“青少年精英”到“职业赢家”的华丽转身。
今年6月,刘宇婕在拉尔夫劳伦青少年精英赛中一举夺魁,斩获个人首座AJGA邀请赛冠军。夺冠后的刘宇婕全程用英语发表感言,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国际范。8月的杰克鱼广东女子公开赛,刘宇婕以业余身份出战,却以5杆领先的绝对优势夺冠,成为女子中巡史上最年轻的冠军之一。赛后,她自信而谦逊地表示:“在15岁赢下职业赛冠军,我至少能和爸爸打平。”短短两个月后,她首秀日本女子职业巡回赛岩田集团大师赛,便以三轮低于标准杆8杆的优异成绩并列第四,被赛事官方列为决赛轮焦点组选手,在国际职业舞台上稳稳扎根。
另外,在今年4月的一场团体赛中,刘宇婕在重庆保利球场上演单轮双鹰的精彩戏码。赛后,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最开心的是能为团队加分,这比个人成绩更重要。”这份难能可贵的团队意识,正是全运会女团赛战鼓中最为响亮的音符。
技术淬炼与“大心脏”
超越标签的赛场哲学
赛场上持续的突破,源于刘宇婕日益精进、不断优化的技术体系。其特长不仅是长距离击球兼具力量与精准。短杆技术更是她的“得分利器”,堪称赛场上的“手术刀”。教练评价她“近期长时段保持短吊高水平发挥”,这份稳定性,源于日复一日、心无旁骛的针对性苦练。
“高尔夫比乒乓球苦多了,要风吹日晒,她却从没喊过累。”父亲刘国梁的话语中,满是心疼与敬佩。这份刻在骨子里的韧性,在赛场上转化为超强的心理素质,成为她克敌制胜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广东女子公开赛决赛轮顶住职业选手的追击,稳守领先直至终场;还是在日本职业赛首秀中,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严格执行战术,都彰显了刘宇婕与年龄不符的“大心脏”。
与此同时,这颗“大心脏”也离不开后天的刻意磨砺。教练团队常在训练中设置“比比赛更难”的场景,让刘宇婕在极限压力下学会感受紧张、驾驭紧张,逐步积累必胜的信念。不仅如此,对团队的责任感让她超越了“个人选手”的定位。在四川队备战全运会的训练中,刘宇婕曾因单轮双鹰帮助团队提升成绩而格外欣喜,再次强调“为团队做贡献比个人出彩更重要”。这份源于内心的集体荣誉感,让她在女团赛中不仅能贡献稳定的个人杆数,更能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情绪稳定器与精神支柱。
此次代表四川队征战全运会女团赛,刘宇婕绝非点缀阵容的“噱头选手”,而是球队冲击领奖台的核心力量。从技术层面看,她长杆的稳定性与短杆的杀伤力,能有效弥补团队在关键洞的得分短板;从大赛经验而言,刚经历过职业赛与国际赛事淬炼的她,比许多同龄选手更懂得如何应对大赛的压力与变数。
更值得期待的是,刘宇婕身上映射着中国高尔夫未来的新可能。过去,我们曾依赖冯珊珊等功勋老将支撑门面,而刘宇婕用15岁的职业冠军、国际赛场的亮眼表现,清晰地昭示:新一代选手崛起,他们正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自信走向世界。全运会于刘宇婕而言,既是检验团队协作能力的试金石,更是通往洛杉矶2028年奥运会等更高舞台的坚实起点。正如她在AJGA夺冠时所感悟:“每一场比赛都在提升心理素质和球场策略。”
11月的香港赛场,当刘宇婕代表四川队站上赛场,人们或许会想起刘国梁那句饱含深情的评价:“她比我当年能扛。”这份“能扛”,是3岁握杆的初心不改,是职业赛场的突破自我,更是少年凌云、敢想敢拼的万丈豪情。无论全运战绩如何,这位15岁的小将早已用行动与奖杯证明:她不只是“刘国梁的女儿”,更是不断用挥杆书写历史的“高尔夫选手刘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