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动人“志愿红”,共绘抗疫“同心圆”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2-05-11
上海市级机关干部下沉社区,“疫”线显担当——

动人“志愿红”,共绘抗疫“同心圆”

颜静燕/曹儒屹/刘雅雯

突击队员在渔阳里广场开展核酸检测

韩昕曈与志愿者准备发放蔬菜包给居民

傍晚仍在坚持志愿服务工作的孙浩

刘哲昕正在进行居民物资搬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大仗硬仗面前,上海市级机关干部下沉基层、支援一线,在社区防控的战场上,他们化身“大白”“大蓝”,积极协助社区开展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广泛参与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秩序维护、特殊群体关爱等志愿工作,以点滴行动,为社区防控增添一道道坚强的“红色防线”。

记者 颜静燕 曹儒屹 通讯员 刘雅雯

1

瑞金二路街道来了一群“贴心人”——

耐心和付出换来居民认可与配合

来自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的36名机关干部从4月21日开始每天都在瑞金二路街道开展核酸扫码的工作,日均扫码6000~9000人。

5月1日是采取分区分级“核酸+抗原”组合检测模式的第一天,由市委宣传部支援抗疫一线突击队负责的瑞金二路街道两个居民区四个点位,大部分还属封控区,需要继续开展核酸检测。任务开始前,突击队队员们已经做好思想准备:社区已经进行多轮核酸检测,居民还会不会配合?

所幸的是,经过十多天的相处,队员们早已记住了大部分居民的名字,还细心地记下了他们的一些习惯和要求。突击队队员陈瑞在《抗疫日记》中写道:“有的爷叔阿姨采样前会要求把作业面‘喷一喷,消消毒’,我们就不等他们开口,迅速拿起消毒液做一次规范的环境消杀。有的喜欢在固定的台位采样,一见到他们,我们就乐呵呵地把他们领过去。”

耐心和付出换来的是居民们的认可与配合。陈瑞在日记中生动地记录了这天核酸检测时的各种“花絮”——“花先生,今朝到了蛮早额嘛!”“这不是配合你们工作嘛!”“早上好呀!你们辛苦啦!”王阿姨老远就和突击队队员们打起了招呼。喜欢摄影的赵家爷叔特地晚来一会,想等到最后给突击队队员们拍张合影。“在同心守‘沪’的战场上,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投身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工作中去。”陈瑞在《抗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上海疫情防控工作仍在“较劲爬坡的关键时刻”,上海统战系统支援抗疫一线突击队开始驰援黄浦区的街道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在瑞金二路街道,突击队连续12天扎根在这里。“明天早上6:15准时出发!”曾为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干部的突击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李彬,每晚都在微信工作群对接任务、下发通知;军转干部鲁协、史卫卫和谢晓伟,特意在“大白”服上写上“退役军人”四个大字。薛燕、王欣、毕凯军……等队员们不仅是医生和居委干部的助理,更变“助理”为“主力”,维护秩序、政策宣传,与医生并肩作战、与居委干部齐心协力、与市民共克时艰。

随着全市防疫政策的推进落实,上海市委党校支援抗疫一线突击队连续12天在瑞金二路街道协助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为了配合核酸检测,点位时常调整,时间也经常变化。整个团队驻地在徐汇,为了准时把每名队员投放到点位,有时凌晨5点就要起床准备防护物资。如果上午任务太重未完成,中午还要就地用餐。一些点位缺乏就餐点,大家就拎着盒饭穿过几条马路,到淮海中路用餐。“在如此繁华的马路上用餐,别有风味,更值得回味。”大家打趣道。“虽然眼酸背痛,但气血畅通,才知道什么叫任劳任怨、尽心竭力的为民情怀。”很多突击队员如此感触。

2

漕河泾街道馨逸公寓有“自家人”挺身而出——

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保障小区正常运转

徐汇区漕河泾街道馨逸公寓是一座大型的公租房小区,共有32栋楼,近3000户租客。3月13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悄无声息地袭扰了公寓,从第二天早晨开始,公寓就转入了封闭管理。为了保障居民生活、阻断疫情传播,社区急需大量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人手短缺是摆在社区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在这关键时刻,市级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挺身而出、主动作为,全力保障小区的正常运转。

“提前预约手机二维码、保持两米间隔、有序排队……”来自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韩昕曈有序指挥着做核酸检测的人群。家住馨逸公寓的他,在社区封闭后第一时间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组织核酸检测、维持秩序、搬运日常物资、分发抗原自测包等相关工作中,几乎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封控期的每一天里,韩昕曈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清晨,他早早地起床,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在居委一楼大厅内等待任务安排,开启一整天忙碌的工作;中午时分,他在电脑前飞速敲击键盘,记录和回应居民们的诉求以及一线工作人员提出的建议;太阳下山后,他依旧行走于小区楼宇之间,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帮助。

除了日常的一线防疫工作外,韩昕曈还充分发挥自身经验优势,持续收集居民在物资保障、核酸规范、医疗通道、团购安全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以自己多年在机关工作的经验,向市人大提交了一份份分析与建议,为社区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同样住在馨逸公寓的市人社局干部孙浩,也早早加入到小区志愿者的队伍中,负责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等相关工作。4月17日,他所居住的楼栋出现阳性病例,按照防疫要求停止了小区志愿者的工作,但他并没有就此选择休息,而是果断加入了楼栋志愿者的队伍。

突然遭遇封楼,居民们难免恐慌。孙浩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根据楼栋情况改进了一些工作方法。首先,针对核酸检测交叉感染的风险,他们采取了“分楼层、分时段下楼”的方法,120人份的核酸检测控制在30分钟内完成,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其次,为了简化抗原自测统计流程,孙浩与志愿者们设计了“问卷星”小程序,提高了抗原自测统计效率。此外,孙浩与志愿者们还承担起每日物资搬运的工作,将外卖、快递以及楼内交换物品派送至邻居门口,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经过众人的努力,封控楼栋的居民们慢慢消除了内心的恐慌,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3

三林镇世博四居委的教授级“搬运工”——

每天十二小时守在小区门口

三林镇世博四居委抗疫临时工作组的志愿者刘哲昕是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副主任,被志愿者和居民们称为“教授级搬运工”“搬运界天花板”。小区封控持续,刘哲昕成为志愿者,承担起搬运工作。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者行列,同时不断优化志愿服务流程,小区物资保供“最后一百米”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刘哲昕所居住的小区共有996户、居民2500余人。疫情发生之后,刘哲昕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报名支援基层抗疫工作。随着封控持续,居民生活必需品递送量不断增加,让物业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刘哲昕站出来,承担起为居民搬运物资这一“又累又重”的工作。

每天早上9点开始,刘哲昕就和志愿者们坚守在小区门岗,对数以百计的物品进行清点、消杀,然后再搬运分发到每个楼栋。搬运组每天由三组志愿者轮值,但他坚持每天三班12小时在岗。一个多月坚持下来,晚上回家时他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依然咬紧牙关坚持着。

戴着口罩依然笑眼弯弯的刘哲昕,让许多居民和志愿者感到安心。有人去了解他的工作背景,赫然发现“帮阿拉搬运物资的志愿者竟然是教授级的”。在他的感召下,小区搬运志愿者团队从一开始的30人发展到80余人,社区居民生活物资“最后一百米”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对此刘哲昕十分欣慰。

搬运物资这样的体力活,对刘哲昕是否“大材小用”?许多带着疑问的志愿者参与服务后,才发现物资搬运分发的复杂细碎程度远超想象。一边实践一边观察,刘哲昕提出完善搬运工作流程、细化搬运工作制度的要求,志愿者们从防护装备穿戴、抗原自测,到物资消毒、换岗消毒等每一轮服务步骤,都有了明确的程序,让志愿者和居民都感到安心。

每天工作结束后,刘哲昕还会在微信群里复盘当天的工作情况,分析服务短板,提出改进措施。比如送来的物资中,有些是居民通过网络渠道配购的药物,都是小包,居民担心遗漏;有些是居民买到的生鲜冻品,他们担心久放影响食品质量;还有些居民要照顾家中老人或安排孩子上网课,希望物资配送尽量在中午或晚上时段。对此刘哲昕进行细致安排,一方面让志愿者们按时段排班上岗,对物资分类配送,减少“往返跑”;另一方面也及时发布小区物资搬运工作的运转信息,让居民安心。

“困难是最好的导师,也是最好的试金石。多做事、不争论,等到未来岁月静好时,想想自己出过一点点力,内心也会平静而快乐。”刘哲昕这样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