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床服务员正在医院陪诊
人口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发展,传统养老产业也不断加速转型升级。一些应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养老服务职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然而,火热背后,低门槛、缺标准也使这些新技能岗位的发展面临较大风险与问题。
那么,是否有一种养老服务,既能一站式提供这些新兴服务,又能促进这些服务健康、规范发展呢?
行动不便也能轻松出门
“伯伯,您坐好喽,我们要下楼了。”伴随爬楼机“咔咔咔”的运作声,刁伯伯轻轻松松出门了……
80多高龄的刁伯伯患有脑梗和认知障碍,行动不便,日常生活需要照护。因为家住老公房,从前出趟家门简直比登天还难,遇到需要下楼看病的时候,老伴高奶奶只能请人把他背下楼,但每回背的时候刁伯伯总是喊痛,高奶奶十分心疼老伴,可限于客观条件,也爱莫能助。
直到他们享受了五里桥街道家庭照护床位服务(以下简称“家床服务”),从此上下楼、助行、就医便全部轻松搞定。
“我只要提前一天打电话预约好,他们就会在指定时间到我们楼下。”高奶奶口中的他们,是经验丰富的“陪行师”。每当老人有陪行需求,他们就会携带专业设备,准时赶到老人家中,将行动不便的老人转移至爬楼机上,稳稳当当地护送老人下楼,再把老人搀扶上轮椅,使用升降台把轮椅整体送上无障碍出行车。等外出看完病或办完事,再将老人送回家。
陪诊省去烦心事
来到医院后,“家床陪诊服务”紧接着启动。挂号缴费、取报告、排队拿药……只见陪诊师小心地推着刁伯伯,候诊、检查、咨询医生,忙得不可开交。
其实,刁伯伯的陪诊服务在就诊前几天就已经开始了。五里桥街道的“家床服务”团队根据刁伯伯的需求,先帮他进行网上预约挂号。平日里负责照顾刁伯伯的家床康复师也会提前和陪诊师沟通,阐明陪诊过程中需要特别咨询医生的注意事项,例如可以对刁伯伯进行哪些康复训练等,以便为刁伯伯提供更适宜的照护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家床陪诊服务”还可根据老人的需求,灵活转为住院陪护服务、后续代配药服务等,真正帮助老人解决就医方面的实际困难。
多元化满足安养需求
事实上,除陪行师、陪诊师外,“家床服务”还串联了多个新技能“工种”,如助浴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等所从事的养老服务工作内容,多方位多角度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原居安养需求。
91岁的李奶奶家住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轻度认知症等疾病的她在配药、药物管理、身体健康检测等方面存在较多需求及困难。
街道开展“家床服务”试点工作后,“家床服务”团队依托石门二路长者照护之家,为李奶奶进行身体评估、建立服务档案,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
据悉,目前“家床服务”正在全市多个街道试点,不仅可为老人灵活提供陪行、陪诊、助浴等多项服务,更使这些新兴服务变得更加规范、专业,安全性更强。
记者 梅一鸣 通讯员 黄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