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双眼皮手术的莉莉眼眶缠着厚厚的纱布,步履蹒跚,陪诊师小张搀扶她从医院走出来,协助她乘坐网约车回家;安顿好莉莉后,小张马不停蹄坐地铁赶去另一家医院,为一位癌症术后病患配中草药,并快递给病患;然后匆匆回到自己家照看孩子。这就是陪诊师小张一天的工作内容。
新兴职业陪诊师
近几年,陪诊师这个新职业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一些年轻人在观望后对其产生了兴趣。抖音上的“上海陪诊师小张”就是其中一员。据小张介绍,她从事这一行当的原因很简单:成为宝妈后她辞掉了原先的工作,较长的空窗期使她不再适应重返职场的压力;陪诊师可以相对自由地安排时间,也便于照顾年幼的孩子。机缘巧合下,小张接触到一些病友群,开始接到陪别人看病的工作。多次陪诊之后,身边每出现一位治愈的病患,就会让小张很有成就感,这份成就感让她将这份新工作坚持至今。
在小张的陪诊经历中,经常会碰到患有绝症的病患和家属。就在她接受采访的前几天,外地有位患者查出是癌症晚期,但家属不相信,找到小张,希望来到上海复诊时能由她陪诊。当上海医生将确诊的结果告知家属时,对方仍然不肯接受,情绪抵触。
小张便耐心开导家属,讲述一些癌症病患战胜病魔的事例,家属的情绪才渐渐平缓下来。“有时候,陪诊师的情绪会受到就诊者的影响,遇见难以救治的病人自己也非常难受,但更多的时候看到状态逐渐恢复的病患,我也变得开朗起来。”小张表示自己将坚持当好陪诊师,尽自己所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小张说,外界对陪诊师服务事项及其界限并不是很清楚。陪诊师的服务仅限于陪着看病,帮忙排队等位、取药、拿体检报告等一些辅助事项,基本不会给予病患就诊建议。每年的7至10月是她最忙的季节,一个月可以接60~100单。
仍需行业规范出台
尽管是在大家的需求下萌生的职业,但陪诊师并没有经过人社部的职业认定,没有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所以陪诊师的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模糊不清,并非国家认证。如在陪诊过程中病患出现意外情况陪诊师该如何应对、出了事情责任归属于谁等问题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在陪诊师的温情中实则也存在着灰色地带。
目前,不少医院内已配置导医、志愿者、社工等辅助就医的人员,再加上网上预约挂号、问诊、语音咨询等线上引导服务的更新与完善,正尽最大努力方便大众就医。 摘自 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