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夏季养生当“避寒”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 关注胆固醇中的“坏分子” 大便后疼痛  未必是痔疮惹的祸 预防慢病  要“多动”“少静” 日常体检不妨增加口腔检查 黑芝麻,这样吃更健康 居家锻炼  增强腰肌 颈动脉有斑块  及时治疗是关键
第03版:人与健康 2023-07-26

预防慢病 要“多动”“少静”

穗晶

如今,“运动是良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研究证实,每周进行2.5小时的中等强度锻炼(如游泳、骑车等)就能显著减少体内炎症。但是,只关心“动”是否就够了呢?一个人“静”的状态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少静多动”?

一般而言,中、高强度的活动所带来的健康收益,会受到久坐行为的影响。当一天中久坐时间达到11~12小时以上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所带来的健康收益有可能被削弱甚至抵消。也就是说,即使达到了推荐的运动量,也无法弥补久坐带来的健康风险。所以,“是否进行规律的身体活动”与“是否存在久坐行为”,是两个同等重要的、需要分别考虑的内容。

事实上,每隔30~60分钟打破长时间久坐的状态,可以预防久坐行为带来的健康风险。用任何强度的身体活动来取代久坐都是有益的。如此,我们就可以为一天中的“动”与“静”作出合理安排。比如,乘公交车上下班时提前一站下车步行,或下班后去健身房锻炼,来保证每天足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这样,“动”与“静”两手抓,慢慢养成习惯,您就会发现,“少静多动”其实一点都不难。 穗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