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能做什么?在湖州南浔和孚荻港古镇的“一元茶馆”里,一块钱能在这喝茶赏景聊上一整天,茶馆主人潘平福数十年如一日,一元钱的茶坚持不涨价,也是整个古镇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
在江南地区,荻港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江南古村,虽知名度不算太高,但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这两年逐渐“出圈”,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连带着“一元茶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成为了景区的“网红”打卡点,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只为在早茶的反复咀嚼中寻味一丝惬意。
走进“一元茶馆”,如时空穿越一般,古老的环境与陈旧的摆设,无不透露着浓浓的怀旧气息。主人潘平福介绍,这里以前叫“聚华园茶馆”,自清朝末年便已存在,历经200年,自己已是茶馆的第四任掌柜。
潘平福接手茶馆50多年,茶钱从五毛涨到一元,按照这样的价格,茶馆的收入没办法支撑运营,于是潘平福在茶馆的另一侧做起了理发生意,茶馆亏掉的钱就靠剪头发补回来了。
凌晨3点,店门口老式煤饼炉上的茶壶正“嗤嗤”冒着热气,今年82岁的潘平福和老伙计张松青来回穿梭于铺子内外。烧好足够的水,擦干净桌子,摆好塑料暖瓶、搪瓷杯子……一切张罗妥帖,茶客们便陆续上门,一直到晚上7点,这个茶馆要“超负荷”运行16个小时。
在“一元茶馆”里,最便宜的大众茶只要1元,也可以选择自带茶水,热水也是1元,茶馆最热闹的时候,固定的茶客有七八十人,从店里到店外,连内堂都坐满了人。“卖一块钱么肯定是亏本的,我们怎么劝他都不肯涨。”村民章阿三和潘平福是好朋友,经常来茶馆喝茶、聊天,也是他口中的“傻子”,在老潘忙不过来的时候,街坊邻居都会乐意来帮帮忙,也为自己家乡招揽一些人气。
荻港古镇兴盛时期曾有13家茶馆,路过的商人都喜欢上岸喝茶听戏,现在却只剩下老潘这个茶馆,虽然环境简陋,但却是整个古镇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秉持一颗善心,老潘与“一元茶馆”的故事向社会传递着善意,延续着温暖。2019年,他被评为省级道德模范,所得的10万元奖金也全部捐了出去,此后还将省吃俭用的5万元也捐给了红十字会。
近年来,和孚镇充分挖掘桑基鱼塘资源,“渔桑寻趣”的生态美景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少村民开起了饭店、民宿,安静的荻港村又开始热闹起来。2023年,依托渔桑文化旅游产业链延伸,吸引游客约80万人次,带动旅游和土特产销售超亿元。
把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下来,为村中老人和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一方“乐园”,是潘平福心中一直以来的念想。“每天一开门,大家进来以后,今天谁来谁没来我都知道,为什么不来,就要跟人打听,这个茶馆我始终会坚持开下去,直到我做不动为止。”潘平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