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1日 星期日
蔷薇少年听党话  全面发展乐成长 青春心向党  挺膺勇担当 阅享“六一”乐构童年 花样游园  童梦飞扬 滕丛丛:用镜头表达女性内心的光芒
第07版:名人生活/专题 2024-06-05

滕丛丛:用镜头表达女性内心的光芒

6月1日晚,导演滕丛丛在中国电影导演之夜活动中,呼吁把演员选择权还给导演。此前,由滕丛丛导演、根据新疆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改编的8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登顶,评分更是刷新今年国产电视剧新高。

她在现场表示,“我们作为导演特别知道的是,不是长得漂亮就叫演员,不是有点儿粉丝就叫演员,也不是爸妈是谁就可以成为演员,而是说,好的演员应该是一个表演艺术家。”

谈创作:目的是自我表达

《我的阿勒泰》讲述了生长在新疆阿勒泰的少女李文秀,与开小卖部的妈妈及奶奶坚强生活并实现自我和解、寻找生命意义的故事,温暖了许多观众的心。这部剧是“85后”女导演滕丛丛第二部长片导演作品。2019年,她的首部电影《送我上青云》就曾被贴上“女性主义”的标签。

滕丛丛出生在山东,她说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去很远的地方上大学,“我不会在我的家乡过一辈子。我当时去考北京电影学院都是偷偷去的,家里不同意我去学导演。那时候大家对女孩子做导演还是有很多偏见的,导演系招的女孩也不多,摄影系更少。电影学院的考试周期非常长,有二十多天。后来我爸在电话里已经是非常愤怒了,最后他直接到北京来找我。”滕丛丛本科上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招的第一届剪辑班,“我的指导老师是谢飞和周新霞。”她在北电念了4年本科,硕士延期读了5年,一共念了9年。

刚毕业进入社会时,滕丛丛和很多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一样,很焦虑,同时对世界有很多看法和意见。“当时我有两个睡前读物,一个是《源氏物语》,另一个就是李娟的书。它们放在我的床头,到了晚上随便翻开读个一两章,它会带给我一种安宁感。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只是北京的某条街道上租住的四五十平方米一居室。”

后来,电影《送我上青云》成功拍完,滕丛丛收到片酬立马就买了《我的阿勒泰》的版权。“我给李娟老师试探性地发邮件,说我现在只有这么多钱,你看行吗?她很诚恳地跟我交流,就把这事定下来了。很多人去问过她版权,但是她觉得,我能做成。”

跟之前相比,拍《我的阿勒泰》,滕丛丛已经更加放松了。“这几年我逐渐开始意识到,‘因为我优秀,所以我才值得被好好对待’,这个逻辑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不再渴望这些认可,也就不再纠结于这些事情了。”滕丛丛说,从头到尾,取悦市场都不是自己第一要做的事情,“我做创作的目的就是自我表达。”

谈马伊琍:“司令”朋友圈“晒”葱油饼

剧中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与她本人的形象有强烈的反差,滕丛丛是如何选角的?“每个演员都是我选的,包括配角演员。”滕丛丛说,“演员选不好,故事就讲不清楚,也表达不精准。导演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选角,只要选对了人,很多东西就自然都有了。我有两个最基本的选角标准,第一外形要合适,第二专业技能要过关。演员都是根据角色需要选择的,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

“张凤侠”的精神境界有多高?“如果我妈能像她那样,我都不知道开心成什么样。如果我能活成她那样,我也觉得非常爽。”滕丛丛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压力是别人的期待带来的。我也并不能真正放下这种现实的捆绑,但张凤侠是一个真正放下这种捆绑的人。”在滕丛丛看来,马伊琍身上正是有一种英气,“剧本写到第二集时,就去上海找她聊了一次,我们对角色的认知是非常契合的。”

滕丛丛希望所有的演员演她的作品时,都能有突破、区别以往的作品。“尤其是‘司令’(马伊琍),我尽力让她与以往那些作品作比较大的区分。我很喜欢‘司令’,作为一个女演员,她平时该吃吃,该喝喝,发朋友圈都是‘晒’吃了葱油饼什么的,一点容貌焦虑都没有。她让你觉得这个女人的生活就跟张凤侠是一样的——‘我不care’。”谈到剧中澡堂的那场戏,“我小时候也是去澡堂的,就跟李娟书里的描写一样,有洗衣服的、搓澡的、打小孩的、唱歌的,啥样的都有,就很开心,很生动。澡堂那场戏里,这些老的少的美的丑的女性,她们内心都闪着光芒。”

滕丛丛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我人生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恰巧是我的收入来源,所以我在创作上是没有任何怨言的,创作的整个过程都很兴奋。”

综合自新华网、南方新闻网、《人物》、《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

声音

“突然觉得(自己)体育生涯时间不多了,但我还是一直想坚持,珍惜每一场比赛、每一堂训练课。我不想成为‘逃兵’,哪怕最后一场比赛是输的,我也想站在跑道上。”

——巴黎奥运会举办在即,各项目运动员都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也不例外。近日,正在积极备战巴黎奥运会的他在上海接受采访,表达了坚持的决心。

“会考虑一部分,观众肯定是最重要的。观众现在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审美也在进步。但在考虑观众感受的同时,还要体现原著的精神,也不会为了某些原因去改变原著的内核。我们希望既能体现原著精神,也能跟上观众审美的变化,比如说对节奏的要求。这对我们是考验,也必须做到。”

——电视剧《庆余年》第二季时隔5年“回归”,编剧王倦谈到观众的审美变化时如此表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