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好,戴局长!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高邮的风土人情和文旅概况。
戴小斌:高邮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有7000年文明史和2000多年建城史,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从此高邮这座城市烙上了“好事成双”的印记,这里有东西两个宝塔,南北两条古街,古今两条运河,更有蜚身海内外的高邮双黄鸭蛋。
高邮人文底蕴深厚,宋代著名词人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传唱千年,让世人记住了高邮风流才子秦少游;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执笔的现代京剧《沙家浜》,特别是其中的智斗选段更是家喻户晓,让高邮成为“全国汪迷”心中的文化圣地。
记者:目前高邮文旅项目有哪些?高邮文旅资源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戴小斌:高邮历史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以“古、文、水、绿”著称。邮驿文化、大运河文化、生态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旅资源璀璨夺目。
目前,全市共有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6家,省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8家。现有世界遗产点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珠湖小镇、清水潭旅游度假区、驿心水乐园等景点已成为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记者: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促进文旅市场的深度融合,高邮有何举措与规划?
戴小斌:2021年我市荣获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江苏省首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后的文旅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板,我市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文旅融合新发展,在小处精细着笔。高邮坚持新时代下旅游业“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以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为目标,以“+旅游”融合为重点,放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效应,依托“一城一湖两河三堤”独特资源,集中打好手中“七张牌”——“文旅融合”深化共享牌、“市场开拓”稳步推进牌、“存量盘活”持续创效牌、“品质工程”全面升级牌、“业态规范”精细管理牌、“IP热潮”强势聚客牌、“人才梯队”增值升华牌。深度发展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妙笔勾勒出古城高邮的新风貌。
二是IP内涵深挖掘,打开文旅融合新格局。打造四时“邮”你主题游产品。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推出一个文旅主题游线路发布。“一起来春‘邮’”、“炫动驿夏‘邮’你更好”、“金秋‘邮约’”、“冬‘邮’慢时光”,打造四季“邮”景、四季“邮”趣、四时“邮”你的高邮主题文旅产品。扩大“好事成双·邮你更好”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高邮文旅活动全域全季全时的溢彩现象。
三是大运河文化带旅游长廊建设为依托,聚力聚焦品牌推广。以长三角城市为宣传营销重点,积极融入省级以上大运河文化带相关宣传活动,与腾讯、网易、新华报业等省级以上媒体合作,赴大运河沿线城市、地区策划组织2场以上专题推介会、路演活动,组织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会、文创展等展会,组织开展汪曾祺美食节、运河美食宴等地方特色活动,放大高邮运河名城效应。
四是区域协同再加强,抢占长三角一体化风口。文旅要发展,不能是偏居一隅的自我满足,而是要打开边界,借势而为,与这个时代同行共振。高邮始终抱着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发展,不仅将目光放在了自身,还希望能够在区域内主动地与毗邻区域交流、融合,促进区位格局能级的提升。
记者:新的一年,可否分享下您对2022年高邮文旅的计划和展望?
戴小斌:2022年,我市文旅发展将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扩大“好事成双·邮你更好”的品牌影响力,谱写“运河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新篇章。
一是突出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贯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围绕高邮特色文化,丰富全域旅游产品,开发高邮特色运河之旅·水韵休闲度假游、访古之旅·古城文化体验游、初心之旅·牢记使命红色游、“趣”之旅——亲子研学游、“舌尖”之旅——美食打卡游、“传承”之旅——非遗民俗游等特色主题旅游线路,举办好南门大街年货节、湖上花海旅游节、好事成双七夕音乐节、大闸蟹美食节等节庆活动,营造旅游氛围,力争全域、全季、全时节庆活动不间断,形成一节主打、多节呼应的文旅活动新局面,放大“东方邮都”“好事成双”“运河名城”高邮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紧扣建设长三角地区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沿大运河环高邮湖版块、古城历史文化版块和沿G233三大版块进行布局,打造以大运河文化公园、湖上花海、移步易景长廊等重点文旅项目为代表的河湖休闲度假旅游线,以盂城驿、抗战最后一役文化园、汪曾祺纪念馆、文游台、王氏纪念馆等项目为代表的古城历史文化旅游线和以清水潭旅游度假区、龙虬庄遗址、八桥农科园、临泽度假村等项目为代表的沿G233生态观光旅游线,将重点文旅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其中,形成特色鲜明、资源互补、优势互动的城乡旅游发展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