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数字哨兵”让酒店住客入住更安心 “新”动见行动,“爱”心有万润 党建引领+智慧赋能 博取仪器志愿者:心系居民,守“沪”社区 丁香花园:岁华不老是此园
第04版:八面来风 2022-06-15
沪浔·文化寻根

丁香花园:岁华不老是此园

花园小楼

张芹伯

花园洋房是上海的一道风景线,红砖与罗马柱,花窗与小露台,中西方的建筑特色在这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味道的海派文化。其中一座带点神秘色彩的上海老洋房——丁香花园,也曾有过南浔人的身影。

坐落在武康路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建于辛亥革命初期,占地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34平方米,园内有多座花园住宅。

“丁香”之名文气秀雅,一听便有诗意的想象,该是与佳人相关。传说李鸿章的七姨太原名丁香,这所花园是李鸿章购入的藏娇之所。事实上,早有人考证出李鸿章并无所谓的七姨太,他本人也并未在此处居住过。另一传闻也与李鸿章有关,传言他的幼子李经迈长得瘦小,自古百姓爱幺儿,即使李鸿章也不能免俗。于是晚年购置房产留给他作收租之用。其中便有这一处。

抗战前,丁香花园卖给了湖州南浔籍的房地产商张芹伯,他正是近代政治家、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革命圣人”的张静江的侄儿,名噪一时的藏书家张石铭的儿子。

张家正是南浔“四象八牛”之一。南浔张氏家族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部传奇。这个家族摇着小船一路发展壮大,从江南古镇南浔走进上海,又从上海走向西方世界,成为影响深远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在近代工商、金融方面的所做的卓越开拓,几代人在中国文物收藏的巨大成就,以及对辛亥革命的卓越贡献,非普通家族可以比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张芹伯一家从石路大宅搬出来,经人介绍,花了50万两买下丁香花园。当时,张芹伯的侧室郭氏能在园内学开汽车,足见花园之大。每当张家有重要的宴请,房里摆不开桌子,便摆到花园里。有一年郭氏认了一个干儿子,是开丝厂的汤肯堂之子,办仪式的时候在花园草坪上摆满了酒席台子。按规矩,汤家人要向张家送厚礼,光是打发佣人就要数十个“门包”。当时汤家老太爷的女儿与张芹伯的大女儿张颖初是同学,为此还向她抱怨一番。

后来,这座花园又被南浔人张善琨看中,张善琨正是上海滩的电影大王。“孤岛时期”,许多电影公司的老板都不看好电影业,纷纷停止了电影制作。然而敏锐的张善琨依旧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1938年,张善琨租下丁香花园用作电影拍摄基地,并成立了中华电影联合有限公司。张善琨是有名的“点子大王”,非常善于吸引观众的眼球。他决定将这座大型花园改造成微型杭州、微缩西湖,创办一个观光版的西湖博览会。打出了“举凡一切名胜,杭州有此地也有”的广告语。天香楼、灵隐寺、飞来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张善琨还承诺,拿出营业收入的30%交上海国际救济会,为难民筹制寒衣。

园中共有三栋小楼。其中三号楼为藏书楼“望云草堂”。后来这房子传给了李经迈,他将家里的陈设改为中西结合式,墙上既有祖宗画像,也有西洋画。李经迈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国超将楼内全部藏书一万多册捐给了震旦大学图书馆,有《远柔全书》《李文忠全集》等。

震旦大学十分重视,特定制了带雕花的高大书橱,且辟出专室陈列,名之为“李氏文库”。该图书馆的馆长还在该校的学报上撰文专门介绍了这批藏书。后这批书归入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丁香花园曾一度为筹拍电影《红楼梦》变身为“大观园”;万氏兄弟的代表作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也是在这里拍摄的;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邮政储金汇业局,李鸿章的侄孙女婿刘攻芸曾在这里办公……也不失为近代上海历史上的一段传奇往事。

这座曾经的私邸历经变迁,如今已被列为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也是上海市旅游局推荐的观光景点,3A级旅游景区。3号楼也已改为著名的申粤轩酒楼,食客在此用餐时更能一品老上海低调优雅的气质。丁香花园至今并未全部对公众开放,这座门脸不甚起眼、内部却十分奢华的花园里,仍戴着神秘的面纱,当好奇的游人踏入龙门,便仿佛回到了那个老上海,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似乎从未改变。

墙外行人,墙里秋千。时光不老,尽在此芳园中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