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日前公布《浦东新区街道整体提升打造精品城区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该计划显示,从今年起到2025年,浦东将实施390个项目,通过精致化的城市建设、精细化的城市治理、精深化的社区服务,浦东12个街道实现“大变样”,展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发展相适应的城市新面貌。
本次编制的专项行动计划,根据各街道的资源禀赋、发展目标、人口结构和人文内涵,遵循“需求导向、科学精准配置;赋能基层、健全体制机制;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三个基本原则,着力建设“宜居”社区、“绿色”社区、“智慧”社区和“个性化”社区。
在强化人民城市“宜居”社区方面,将持续推动各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质增效,全面实施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新,较上一轮覆盖面增加25%,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品质,着力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区标杆。
在建设公园城市“绿色”社区方面,将依托美丽街区“双最”示范区创建,持续打造绿色社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形成可进入、可游览、可休憩的街旁高品质生态空间。
在创建城市治理“智慧”社区方面,将全面推进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公共数据服务质量,公共数据及时更新率达90%以上,推广“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动地区社会治理精细化。
在打造多元特色“个性化”社区方面,各街道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形成“一街道一方案一特色”,并细化行动方案和计划节点,统筹项目实施。
12个街道是浦东最早开发的地区和最早完成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有一定基础。特别是通过实施两轮“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三年行动计划,各街道基本符合设施标准化配置要求。
如今,百姓对公共服务配置需求多元化,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服务供给需提质扩容;同时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精细化管理要求提高,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
为此,从今年2月份开始,新区就陆续开展调研,听取街道的实际需求。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三个方面,优先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主要解决公共服务资源“有没有”的问题;重点强化公共安全保障,着力解决服务群众“好不好”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序开展设施修缮提升,推动街道整体发展向“优不优”转变。
据了解,新区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梳理确定了“四个一批”390个项目,包括区域道路畅通一批、城市面貌改观一批、服务能力提升一批、规划研究储备一批,细化明确了开展“精品城区”专项行动的年度目标任务节点,并创新实施机制,充分赋予街道自主性,统筹项目实施,进一步打造舒适生活、优质服务、品质体验、经济活跃的现代化城区。 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