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村共有村级河道137条,全长56.64公里,河道长且情况复杂。近年来,永隆村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治理目标,深耕细作河湖管理保护,坚定走出一条人水和谐之路,美了家园、活了资源、富了百姓。
守好“三个一”责任田有效激活河长制“神经末梢”
永隆村现有村级河长5人、民间河长44人、志愿者16人,构建了“村级河长包片,民间河长、志愿者巡河,村民护河”的三级村民自治网络。
通过“三个一”夯实责任制,实现多级联动、无缝护水。与村民签订“一”份三包责任书,要求村民做到“四个不”,即“蔬菜庄稼不瞎种、鸡棚鸭棚不瞎搭、乱柴乱草不瞎堆、生产垃圾不瞎丢”。每条村级河道制作“一”块责任牌,对河道进行区域划分,分段认领,确保每条河道有人管。制作“一”本永隆村宣传手册,包含河道分布图,民间河长和村民责任区域图等内容,多点发放宣传,提升村民护水意识。
多点发力齐抓共管打出长效河湖管理“组合拳”
河长巡河方面,永隆村由志愿工作团队分片包干,每日巡查。依托河长制App与巡河工作群,形成“铁脚板+网格化+大数据”的工作格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成立河长制工作议事会,定期组织集中巡查,并集中讨论整改。
水质监测方面,永隆村坚持“以水质论英雄”,制定了常态化专项方案,通过在线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水质监测和工况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分类监测监控,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宣传方面,利用流动小喇叭、田间广播,广泛宣传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对自治工作中的先进河长、家庭和个人予以公开表彰。定期组织志愿者入户宣传,激发老百姓的爱河护水意识,凝聚合力。
治水治岸景美村美为乡村振兴引来源源“活水”
2019年以来,永隆村相继完成黑劣河道整治54条段、生态河道治理35条段、涵洞改建65道、污水纳管960户等措施,将河道焕然一新。如今看着水清岸绿的“家门口”美景,周边村民纷纷感慨:“现在环境这么好,每天沿河散步心情也舒畅。”
水清景美,促进兴业富民。永隆村打造“水美经济”,以水网串联景点,众多村民发展民宿餐饮、特产销售,吃上了“生态饭”。绿色农业、叮咚买菜、渔光互补等项目也相继落地永隆村,实现绿色赋能,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人不负水,水不负人。永隆村将继续走好铁腕治水、用情护水、实干兴水之路,把水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结合,让生态之河成为富民之河。水光湖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这里,就是正在蓬勃发展的水美永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