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湖州市首家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在南浔揭牌成立 菱湖国际垂钓中心项目加速推进 去年南浔建成五十二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南浔数字赋能生态环境治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总站共同富裕示范区南浔观察点揭牌 筑梦田野  南浔乡村振兴开新局
第04版:浔沪之窗 2023-03-08

筑梦田野 南浔乡村振兴开新局

新时代鱼米之乡①

2022年以来,南浔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力建设绿色均衡共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日前,推出《新时代鱼米之乡》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展示南浔乡村振兴可喜变化、实践成果和发展规划,通过实地采访,将那些深藏在田野间的动人故事,讲给您听。

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自古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南浔,区域内水稻种植广泛、渔业资源丰富,如何继承这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再创鱼米之乡辉煌,实现乡村振兴,这是时代赋予的课题。

去年4月,南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推进乡村振兴有关部署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出台规划实施方案,提出远景目标:到2025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0亿元、增加值35亿元,平均增速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3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55:1,低收入农户最低收入水平人均27900元;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下村,年总收入500万元以上和年经营性收入3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0%以上,打造共富细胞100个,全力塑造绿色均衡共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如何打造?从战略布局角度来看,南浔将聚焦“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主引擎,围绕“中心极化、两翼北进、菱和振兴、南部开发”全域布局,以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农业“双强”为牵引,重点实施“13661”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

那么,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新”如何体现?

南浔瞄准“绿色、均衡、共富”三大关键词,转变思想、革新方法,明确量化路径打法:

面貌新——结合样板片区建设,着力打造10个组团式未来乡村和20个省级未来乡村,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和美丽乡村示范镇两个全覆盖,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60个以上;

科技新——打造长三角农业硅谷,引进建设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以上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一批科创团队、10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以上,引进本科以上人才2000名以上,培育农创客1000人,培育新农人1000名;

产业新——打造长三角中央厨房,建成占地1000亩食品加工园,引进加工类企业50家,培育壮大本土农业龙头企业50家;发展区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200家以上,创建区级以上青创农场50家,其中市级10家、省级5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20亿元;

业态新——打造省级农文旅融合促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成乡村旅游特色线路20条,建设农旅项目100个,引进运营团队50个。

思路决定出路。眼下,和孚镇苕溪渔隐、石淙镇蚕花圣地、南浔镇及练市镇诗画琏溪、旧馆街道港廊未来乡村、菱湖镇凌波渔韵和善琏镇笔韵含山六大片区建设如火如荼,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像青年农创客谢去非一样,350名农业技术人才通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南浔现代农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长三角中央厨房以预制菜为小切口,如今3个优质食品加工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近10亿元,羽翼渐丰;以南浔古镇复兴为引擎,20个如同双林儿童博物馆岛研学基地的农文旅项目稳步推进,乡村业态逐渐丰富;以建设万亩红美人为目标,南浔水晶晶“红美人”柑橘基地成功带动周边40余位农户种植“红美人”柑橘……

如何保障有序?南浔深化以村级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做深“三位一体”农合联文章,创新构建一个乡村振兴专班、一张规划布局图、一套政策体系、一套专项考核办法、一个项目评审机制“六个一”工作机制,同时建立“扬优势、补短板、重大改革、典型案例”四张清单,节点式推进包括优质粮食安全、农业双进双强、扩中提低共富工程等在内的六大工程,创新探索稳粮保供与农民增收有效途径。

一系列创新举措下,截至三季度,南浔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36亿元,增幅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917元,增幅7.5%,城乡收入比1.5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把美丽、科技、共富元素贯穿全域,南浔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振兴格局已打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