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无鱼不成席”。“到眼忽成市,知家奁镜开。鱼多论斗卖,菱好及时栽。”清代厉鹗曾在《菱湖小咏》中这样描写,可见当时菱湖鱼市的繁荣,真不愧千年渔都之名。
菱湖地区是“湖荡棋布,河港纵横,墩岛众多”的潮湿低洼之地,每到雨季,便有洪涝灾害影响。聪明的先人在水网洼地改为池塘,在池塘边的土基上种植桑,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桑基鱼塘。据《湖州府志》记载,约公元220年时,杨俊成在菱湖镇查家簖村挖掘了盼幸塘,从长江采集鱼苗,喂与豆浆,放养池塘,培育成青、草、鲢、鳙“四大家鱼”。
这一套生态体系,即使放在今时今日也值得推广。其高效节能的特点,何不也是生态循环发展“有余”的体现,先民将可持续的理念植入农业模式中,让绿色发展直至今日“年年有余”。
前不久,中国淡水养殖起源研究成果论证会在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渔业协会的专家学者经过深入论证,确认太湖流域是中国淡水养殖起源地、湖州是中国淡水养殖重要起源地。时至今日,农业产业都在跨一道叫生态的门槛,渔业养殖也从传统的模式中不断演变,走上了高效生态的发展之路。其中,“跑道鱼”池塘循环养殖系统和“物联网+”智慧渔业产业链就十分抢眼。
渔光互补、物联网智慧养鱼、稻虾综合种养、跑道鱼这些看似高深的名词,落到实处,全是传统渔业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个脚印,带着泥土的厚重和农民的期盼。其中,一种“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水”“生态循环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模式——跑道养鱼可谓是一个亮点。把千百年来智慧、勤劳的渔民积累起来的丰富传统鱼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先进设施装备,使得养殖生产全过程“零排放”。跑道里的鱼逆流顶水,不断做“有氧运动”,这样养出的鱼儿竟顺应了当下流行的“健身模式”,线条优美,肉质紧密,口感细腻,不得不说一个“绝”字。
如果用“厚积薄发”和“未来可期”来形容一个水产品种,那加州鲈鱼绝对名列前茅。作为上世纪80年代来到这里的美洲鱼,随着消费升级和养殖技术的进步,加州鲈鱼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鱼类养殖品种,并被业界普遍看好,有望发展成为“第五大家鱼”的潜力品种。菱湖镇陈邑村更是被誉为“加州鲈浙北养殖第一村”。
如今,菱湖鲈鱼被认证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一尾尾有了“身份证”的鲈鱼从菱湖人家的鱼塘里游出,逐渐占据了中国人的餐桌,也将菱湖人民世代相传的劳作精神传播到各地。 孙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