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箍桶兜村稻虾养殖基地,“稻虾共养”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00余亩绿油油的稻田连片成画。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村里的稻虾亩均产值达到7000元,全村小龙虾产值超1300万元。
但在2017年以前,这个村每亩水稻的收入只有1200元,村里的青壮年只能选择外出务工,部分土地常年荒废。村委会主任谢明杰早年在外经商,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对“虾稻共养”进行了调研学习,给村民找到了“致富经”。所谓“稻虾共养”模式,就是让虾在稻中游,稻在虾田长,虾的排泄物和壳又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养分,实现有机循环,同时,“稻虾共生”生态下生产出的大米未受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亩产值可以达到4000元。优质龙虾与浔稻米品牌良性互动,形成了虾稻互促的品牌效应。
“‘稻虾共生’不与粮争地,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调动农民养殖生产积极性,有效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双林镇科技特派员沈国康介绍,今年的目标是再扩大500亩养殖基地。如今,干劲十足的箍桶兜村,正通过扩大承包面积、提高养殖技术、增加稻虾产量等方式,力争在发展“虾稻共养”产业上再打一场漂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