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如皋小记者团走进了新华日报报史馆。在这里,小记者们将会看到报纸有哪些不同的排版,了解《新华日报》的发展史。
第一站,小记者们来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雕像前。在雕像正前方的草坪上,还有五座雕像,依次是:潘梓年、华岗、熊瑾玎、吴克坚和何云,他们都是《新华日报》创刊时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参观完这些雕像,小记者们便来到了《新华日报》报史馆。一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报纸墙。44张在重要历史节点报道重大历史事件的报纸版面被制成模型,足有6米高,令小记者们感到十分震撼。
往左看,序厅的墙壁上挂着两幅油画,分别是《1964·毛主席三题<新华日报>》和《周恩来阅读<新华日报>》,传神展现出老一辈领导人对《新华日报》的关爱。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小记者们来到一组建筑模型前。“从茅草屋到高楼大厦,叙述了《新华日报》一步步发展的壮阔历程……”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小记者们了解了办报的不易,深受鼓舞。
枪林弹雨中,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三匹骡子办报纸,背着“报馆”打游击。在以华北分社社长何云和同事为原型的蜡像旁,小记者们从“背着报馆打游击”的精神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通过这次参观,小记者们收获满满,纷纷表示要学习那些为《新华日报》付出心血与努力的革命先辈,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做新时代的佼佼者!
如皋市安定小学五(13)班 李艾宸
指导老师 卢小娟
7月25号上午,如皋小记者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乘坐大巴车来到了南京,参观《新华日报》报史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一边参观一边仔细聆听。《新华日报》社武汉旧址、老印刷机“重现”《新华日报》创刊号、“三匹骡子办报纸”场景……大家像登上了时光穿梭机般,重新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讲解员耐心细致地介绍让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大家对这份红色报纸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讲解员的介绍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当属毛泽东同志为《新华日报》撰写的三次题词,尤其是听说毛泽东同志盛赞《新华日报》是“敌后战场中一把锋利的匕首,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时,大家纷纷感叹《新华日报》在红色岁月中所发挥的特别战斗力!
“看!快看!”听到一名小记者的惊呼,大家簇拥到一幢幢建筑模型面前,讲解员自豪地向大家介绍它们的来历。原来,这一座座建筑物代表着《新华日报》的不断成长,见证了《新华日报》光辉的历史以及艰难的发展历程。
参观完报史馆,小记者们无不暗下决心:牢记峥嵘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如皋市实验小学五(10)班 常露丹
指导老师 王丽华
7月25日,如皋小记者团走进《新华日报》报史馆,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
一走进报史馆,映入眼帘的是两幅巨大的油画以及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报纸。一张张泛黄的报纸,犹如树桩上一圈圈的年轮,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让人不禁感慨岁月如梭。在听讲解员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之后,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仿佛浮现在眼前,在小记者们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跟随讲解员,小记者们来到了《新华日报》社旧址模型处,体验当时办报的情形。大家兴致盎然地聆听、提问、互动,通过文字、图片、影像、体验等方式,了解党报故事。
在参观的最后,小记者们观看了纪录片,了解了如何翻印报纸和《新华日报》的发展历史,再次感受到《新华日报》的魅力。
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这次的参观非常有意义。“我长大后也要当记者,向人民群众传播新闻热点,传递正能量。”小记者团成员尹尚贤说。
如皋市实验小学四(2)班 尹尚贤
指导老师 黄薇
7月25日,如皋市小记者团走进《新华日报》报史馆。这里是历史的见证,是红色的传承,更是每位中华儿女心中的荣耀。
“70年来,新华日报一直得到党中央的关心和重视,毛泽东同志先后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小记者们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参观珍贵史料。
一份份手稿、一架架相机、一张张证书、一个个奖杯,小记者们被馆内的文物展品、文献史料、图片视频、复原场景深深吸引。
有一整面墙,挂着的全是为了保卫《新华日报》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的照片。看到这儿,小记者们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新华日报》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用血与肉换来的精神粮食。铭记历史,尊重历史,是每一位少先队员应该做到的。
如皋市安定小学五(14)班 宗可馨
指导老师 徐鑫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