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夕照下南浔嘉业堂藏书楼入藏了一部特别的传记书——《沪上名士刘承干》。由浙江图书馆、南浔区文联主办,南浔区作协承办的《沪上名士刘承干》分享会就在该书主人公刘承干建造的嘉业堂藏书楼内举行。现场,中国报告文学馆、浙江图书馆、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南浔图书馆一同获得赠书。
《沪上名士刘承干》由浙江省作协会员、作家蔡圣昌耗时4年撰写,于今年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刘承干《求恕斋日记》为主要参考资料,从1862年南浔“四象”之首、浔商刘镛到上海经营湖丝生意,写到1981年刘承干遗孀回南浔探亲为止,叙述了嘉业堂主人、中国近代私人藏书第一人刘承干的一生。
“我研究刘氏家族已十多年。最初我只能利用探亲的机会前往上海图书馆查阅刘承干的《求恕斋日记》,后来国家图书馆公开出版此书后,我将18册日记全部看了一遍,基本理清了刘家从兴旺发达到衰败的整个过程。”蔡圣昌表示,《沪上名士刘承干》的撰写、出版得到了南浔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的极大帮助,修正了此前相关文史书籍中的一些错误。
刘镛、刘锦藻、张謇、张元济、沈卫……分享会上,蔡圣昌以这些与传主有关的人物为线索,简要介绍了刘承干的家族世系、藏书刻书逸闻以及创作故事。“这本书对南浔区志的人物、藏书部分编纂工作极有帮助。”“蔡老师笔下的文字让我想起《史记》,他描写刘承干时就好像司马迁所说的‘想见其为人’,饱含感情。”“嘉业堂藏书楼是南浔的骄傲,它拥有近代私人藏书楼少有的外向知识传播精神,这本书同样体现了南浔人的包容开放,彰显文学的灵魂与力量。”……《沪上名士刘承干》引起了与会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南浔文史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书文笔晓畅,可读性强,夹叙夹议,史料丰富,为普罗大众了解南浔刘家及嘉业堂藏书楼扫除了很多专业障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刘承干先生做到了北宋理学家张载横渠四句中的‘为往圣继绝学’,他的藏书事业对保存中国文化功不可没,这次能够有一部专著讲述他的人生,是一种告慰。”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南浔接轨上海180周年,以刘镛、刘承干为代表的浔商在沪上积极经商、活动,为近代民族工商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沪上名士刘承干》的问世正逢其时,也为南浔人文历史研究领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