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栋
身为领导干部,往往处在顶层设计与一线指挥的“结合点”、理解决策与执行落实的“夹心层”,既是指挥的领导,又是执行的中坚,组织信任度高、部署期望值大,可以说,工作吃紧、岗位吃劲,想干好很不容易,想干出色更不容易。我以为品格、思维、意识这三个关键词对于我们履好职、尽好责非常关键。
一要悟“担当”。一段时间来信奉“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积弊比较严重。客观讲,做事哪能没风险、成事哪能不斗争?习总书记强调,“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二要思“担当”。毛主席讽刺,“人一当官就容易假”。工作短平快,追求迅速出成果、立即见效果本没有错,但如果缺乏艰苦的思想准备,在管长远、见效慢的工作上不愿意下苦功夫、实功夫、细功夫,就容易“成就”了自己,伤害了单位。
从思维角度讲,领导干部要善于塑势。一要突破思维惯性谋势。二要保持积极主动造势。三要灵活方式方法聚势。这就谈到了意识带动,领导干部要勇于创新的问题。一方面要有创新意识,要冲破观念束缚。有时候我们有创新的观念和意识,但很难做出创新的行动和举措。究其原因,还是在创新思想上把自己禁锢了,不能打开思路大胆的去想象,不会带着挑战的精神去开创。一方面强调与时俱进、通达知变,一方面却把本本当标准,把“经验”当规律。超越别人是创新,超越自己也是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真的迫切需要我们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冲破老观念、老方法、老规矩、老经验的束缚,以观念的更新引领变革的脚步。小平同志讲,“不能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没讲过的,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搬照抄”。我们要明白,相关规定是起“兜底”作用,而不是“上限”要求。
另一方面敢于走新路,要勇于研究解决新问题。近年来,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需要我们领导干部深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既是理论的创新,也是实践的创新。需要我们发扬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既开阔视野又不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既开动脑筋又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始终坚持客观、全面地观察分析问题,始终坚持务实求实的态度解决问题。要敢于承担挫折风险。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和突破,必然会给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带来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抵制和反对,必然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险和挑战。作为领导干部,要抛弃个人私心、舍弃个人私利,从公心出发、从党性出发,凡对工作有利的,都有责任拿出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魄力,敢于突破一些“权威”、承担一些“非议”、甚至经历一些“委屈”,大胆试、大胆干,在不断试错中追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