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荣誉榜 连云港2023“花果山英才双创周”开幕 2023南浔双林农民丰收节举行 上海七宝熊猫酒亮相进博会 广告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第03版:八面来风 2023-11-15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江苏如东今年秋粮“丰收在手” 徐书影

时下江苏如东秋粮收获接近尾声,稻谷滚滚入仓,堆积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底气。据初步统计,今年秋收,如东89.5万亩水稻单产约650公斤,丰收已成定局。

作为农业大县,近年来,江苏如东通过“整地”“提技”“挖潜”三项行动,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持续改良盐碱地,为“丰收在田”转化为“丰收在手”夯实重要“耕”基。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19.64万亩、累计改良盐碱地约800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5.8%。2023年全年粮食总产约100万吨。

据了解,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机收减损,让广大种植户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是如东开出的一剂减损“粮(良)方”。金灿灿的稻田里,一台无人收割机马达轰鸣,秩序井然地收获着成熟的水稻。“只要提前导入农场的高精度数字地图,机器就会自动规划完整路径,指挥无人农机开展作业。”如东掘港街道虹腾土地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无人化”新型合作农场负责人刘宗陈告诉我们。动动指尖,机械自动收割、转弯、卸粮……一气呵成,实现全程无人化高精度生产作业。

“硬工具”变身“田保姆”,这背后是北斗导航系统、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融合运用的结果。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镰割稻,到如今农机“慧”干活、有“大脑”,智慧农机装备催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变,为解决“谁来种地”“科学种地”的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无人农机可以连续24小时作业。它的应用,使秋收工作效率更高。”如东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蔡小荣表示。目前,如东已建成省市县级“无人化”农场19家、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0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1个。

藏粮于技,牢牢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今年以来,如东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秋粮开镰后,在全县15个镇区街道选点,检查机收作业地块,针对水稻品种、种植模式、收获机械型号情况进行记录。经过勘查、取粒子、去杂、称重、测算,最终计算出亩产机收损失率。蔡小荣介绍说:“通过检测,提醒农户和机手要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全力避免增加损失,确保颗粒归仓。”

地为粮之本,做好粮食“加法”,还需深入挖潜“沉睡资源”。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工程师韩继军告诉我们,团队2017年入驻如东掘苴垦区时,该地块土壤含盐量最高达42%,为了让这片“不毛地”尽快蜕变为“耕地”,技术人员把“以地适种”作为改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与“以种适地”相结合,不断探索研究实施了包括微区域生态循环系统、土壤团粒结构快速组建、复合改良肥(剂)研发使用等在内的10多项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技术,集成了一套耐盐水稻高产稳产技术体系。目前,掘苴垦区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一、二期改良田土壤含盐量已至千分之三以下,5000亩土地通过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根据测产,今年垦区种植的海璞1号、南粳5055等品种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最高亩产在660公斤左右。”改良验收的田地,每年主要种植一季小麦、一季水稻,其中水稻亩产从最初的340公斤,到如今最高可达约660公斤,小麦单产也有近550公斤,真正变成了‘吨粮田’。”韩继军说。

在“绿色荒漠”上播种希望,目前,如东盐碱地改良项目涉及三个片区、约8000亩土地。经该县农业部门初步测算,今年,盐碱地改良地块水稻平均亩产超600公斤。“沉睡”的盐碱地正逐步被改良“唤醒”,成为如东粮食增产的“新粮仓”。徐书影 文 朱海城 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