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广告 遇鉴国:擦亮健康底色  逐梦前行不辍 白松朝:以数据为推手赋能房地产经纪业务 牛中周:智能技术开启地理测绘新时代 车正: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者 陈婧: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全面型人才 朱墨:推动数智竞技,全力打造产业孵化链
第03版:专题 2024-08-14

陈婧: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全面型人才

何林/刘凯旋

在全球化加速、技术变革迅猛的时代,中国的国际化教育正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不仅是教育模式的转变,更是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深刻重塑。爵学教育创始人陈婧,作为国际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对中国国际化教育的未来趋势富有前瞻性的见解。

陈婧认为,未来的国际化教育将不再局限于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而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全面型人才。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应对全球挑战的创新型人才。跨学科整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教育的核心。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还必须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尤其是在跨文化和跨领域的情境中。

语言能力仍然是国际化教育的基础,但其意义已发生变化。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深入理解和融入不同文化的途径。掌握多种语言意味着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思考问题,并在全球舞台上有效地表达自己。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多语言、多文化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参与国际事务,更能推动全球对话与合作。

此外,陈婧一直推崇国际化教育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一个日益互联的世界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全球性问题,还需要承担起全球公民的责任。教育不应只传授知识,更应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对社会公正、环境可持续性和人类福祉的深刻认同。她指出,学生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仅是适应者,更应是积极的贡献者与领导者。

陈婧还积极参加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享有优质的国际化教育机会。这不仅涉及硬件设施的改善,更需要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以提升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其次,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育模式将成为主流,帮助学生在复杂的全球环境中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陈婧认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也十分重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者。通过国际合作和培训项目,教师将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全球化的教育需求,从而在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

陈婧认为,推动国际教育与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非常重要。引入国际课程的同时,必须尊重和保留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使学生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这种融合有助于培养既具全球竞争力、又能传承中华文化的中国学生。

陈婧认为,未来中国的国际化教育将不再局限于学术知识的传授,而是全面培养学生在全球化时代中成为领导者和变革者的综合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中国的国际化教育将在全球教育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世界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何林 刘凯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