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云南红河州滇南大地,一场跨越山海的"光明之约"如期而至。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王虹霞带领的医疗团队近日完成本年度首轮"光明行"公益行动。该团队与同仁医院邱庆华团队在红河州妇幼保健院、绿春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累计实施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为200余名边疆群众带来清晰视界。同时,还为当地30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讲座培训。
作为长宁区对口帮扶绿春县的主力医疗单位,光华医院自2022年启动"三年帮扶计划"以来,已构建起立体化医疗援助体系。医务科科长徐雪亮作为首批驻点专家,在担任绿春县人民医院行政院长期间,建立起“技术传帮带+设备迭代+诊疗标准化”的三维帮扶机制。2023年5月,王虹霞团队在手术室设备陈旧情况下,创下单日21例高难度白内障手术的纪录,使多位近乎失明的患者重获新生。
今年4月,当王虹霞团队再次踏上这片热土时,绿春县人民医院眼科已焕然一新。全自动显微镜、新一代超声乳化仪等先进设备整齐陈列,手术室已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去年我们还在与陈旧的器械‘较劲’,如今已能开展精准微创手术。”王虹霞抚摸着崭新的操作台感慨道:“医疗帮扶不仅带来技术革新,更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诊疗体系。”
数据显示,绿春县眼科医疗能力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手术设备更新率达100%,年手术量从不足10例跃升至70余例,复杂病例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当地眼科主任宗医生指着新启用的超声乳化仪介绍:“在上海专家‘师带徒’模式下,我们已掌握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等核心技术,现在能独立完成三级手术。”
这场持续三年的“光明接力”正催生蝴蝶效应。据红河州卫健委统计,全州眼科就诊率较帮扶前提升了58%,致盲性眼病筛查覆盖率突破75%。光华医院院长办公室透露,下一步将构建“远程诊疗+定期巡诊”的智慧帮扶模式,计划三年内为边疆地区培养3~5名骨干眼科医师。
“每例复明手术都在改写一个人的人生剧本。”王虹霞在返沪前夜整理病例时如是说。此刻,诊室墙面上患者手写的哈尼语感谢信,在春日暖阳中泛着微光,映照出沪滇医疗协作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