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路窄得像羊肠小道,出门买个菜都要侧着身子走!”家住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南昌路街区的王阿姨指着手机里的照片连连摇头。照片里,水果店的西瓜筐堆上了人行道,咖啡店的外摆椅几乎贴着行人鼻尖。这条仅1.5米宽的马路,因商户跨门经营成了居民心中难行的“堵心路”。
近日,瑞金二路街道第二综合网格工作站由街坊长担任“领队”,执法队员化身“导游”,与居委干部一起,组建起一支特殊的“城市美容师”队伍,他们带着法规手册作“攻略”,南昌路街区门责治理“变形记”就此展开。
水果店刘老板的货架曾占据半条人行道,执法队员姚春桥掏出卷尺仔细比划:“1.5米宽的路,您这货架就占了80公分,相当于堵了半条马路。”次日清晨,货架悄然内移半米,店门口多了张手写告示——“文明经营,留出通道”,字迹虽朴拙却透着诚意。
经营咖啡店的小吴起初对整改通知满不在乎,直到居委干部调出监控:画面里,一把露营椅险些绊倒蹒跚路过的老人。当晚,违规摆放的椅凳便被全部收起。如今,他的咖啡店门口立着锃亮的“文明经营承诺牌”,成为街区一道亮眼的文明风景。
第二综合网格工作站创新运用三大治理举措:由执法队员与特保队员组成的“街面巡逻队”化身门责包保“GPS”,每人包干200米路段,携带卷尺、记录本、普法宣传册“整改三件套”,发现跨门经营立即精准定位,30分钟内上门提供整改;针对初次违规商户,执法队员化身“法规讲解员”,以柔性执法“温度计”传递温度,今年已发出温馨警告25次,实际处罚仅1起;工作站更牵头组建“活力南昌街区零距离家园共治联盟”,让商户畅快“吐槽”难题、居民提出改善建议,执法队员则把法规政策转化为易懂“大白话”。这三项举措环环相扣,既实现了问题的精准处置,又兼顾了执法温度与社会共治。
上海城管推出的“40项免罚清单”这剂“良方”,就像给城市治理装了“智能刹车”,对初次、轻微的违规行为“踩刹车”而非“急刹车”。今年以来,工作站辖区内跨门经营复发率下降了,商户主动整改率达96%。
这场“变形记”的下一站,是让治理成果深度融入居民生活。正如街坊长王梦渊所说:“治理不是‘猫抓老鼠’的博弈,而是大家齐心合力把日子过得更‘懂经’、更舒心!”第二综合网格工作站用“匠心治理”绣出了城市的暖心温度,用“协同共治”绘就了街区的和谐美景。这条1.5米宽的小马路,不仅承载着街坊邻里的烟火情长,更跃动着城市治理的智慧光芒。
瑞金二路街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