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
改造后
在松江区佘山镇士弘居民区,一片约50平方米的荒芜空地,悄然变身四季有花的“七彩小花园”;曾经电动车挤占楼道充电隐患突出的问题,随着智能充电车棚的新建而化解……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红色物业专员”机制精准捕捉民生需求,以“微更新”“微治理”为切口,推动居民幸福感从“住进来”向“住得好”蜕变。
细微之处听民声
“关键小事”即“民生大事”
士弘居民区下辖的士弘苑、士辰苑、士清苑3个小区建于2018年,随着入住率不断提高,公共空间功能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想有个遛弯赏花的地方”“电动车充电实在太难了”……这些声音,被定期走访的红色物业专员一一记录。作为居民区党总支深入群众的“神经末梢”,专员们通过入户“拉家常”建立信任关系,从而精准捕捉到居民的真实需求和意见建议。比如士弘苑内有一片闲置空地可以改造为小花园供居民休闲娱乐;再比如3个小区电动车充电桩不足,导致飞线充电屡禁不止,充电桩亟待增设。听进去、记下来、放在心上,红色物业专员整理形成《居民需求清单》,是居民们日常生活中最细微却也最迫切的诉求,成为居民区党总支工作的着力点。
协同发力治民生
“微更新”激活社区“善治链”
面对居民的急难愁盼,士弘居民区党总支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启动“红色协调机制”,召集居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商共治,将民生诉求转化为改造实景。针对居民提出的“小花园改造”建议,党总支按照“物业改造+党员志愿者引领+居民认领+物业兜底”的闭环模式,即物业购置花苗、铺设步道;党员志愿者带头认领养护;居民自愿参与浇水管理;物业养护队伍定期维护。短短一个月,曾经荒废的角落焕然一新,变身成为小区“网红小花园”。而在电动车棚建设过程中,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协商选定不影响通行的空地,协调物业承担充电设施建设成本,配备智能充电桩同时严格按照消防标准配置灭火器,还同步开展“安全充电”入户宣传行动,进一步强化居民安全意识。
“微治理”赢民心
党建引领推动社区蜕变
改造虽“微”,却实实在在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小花园迅速成为全龄段居民的社交空间,老人带孩子晒太阳,邻里散步闲话家常,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我家门口的美景”。新的电动车棚投入使用后,楼道更加整洁了、安全隐患也消除了,居民纷纷表示“晚上睡得踏实了”。随着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工作不断深入,“红色物业专员”成为沟通桥梁,居委会、物业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作战”,形成“需求共议、资源共享、问题共解”的良好治理格局。 通讯员 陈岚 记者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