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芬
微信朋友圈,美文美图常有,视力不好,多数都错过了,近日看到两则漫画配文字,或亦可称文配画,读来颇有趣。
第一则。很有故事情节。下面转述一下画面和文字。甲富翁和乙富翁晚上一起散步,走着走着,发现地上有坨狗屎。甲对乙说,你敢吃掉这坨屎,我给你一亿。乙想了想,这些年的成功吃了多少苦,这坨屎算什么,于是二话不说就吃了。甲也二话不说,给了乙一亿支票。两人继续走,又碰到了一坨狗屎,这次是乙开口了。乙对甲说,你能吃掉这坨,我也给你一亿。甲正为刚刚损失的一亿心疼,现在有机会追回,二话不说,同样也低下了头颅,之后乙也给了他一亿。最后是两人抱头痛哭的画面。
吃屎的故事,难免有恶俗之嫌,我初看时,感觉亦如此。但细想,又不得不佩服编撰者的匠心来。故事编得夸张且促狭,却也畅快淋漓地暴露出人性来。初始,甲想比一比同是富人谁更有尊严,于是情愿损失一亿,要让同行的乙吃坨狗屎。开始,乙觉得金钱比尊严更实惠,于是低下了头颅,可完事后,方觉自己尊严已全无,于是他情愿吐出这一亿,让甲步其后,同样扫尽颜面。而有了尊严却损失了大把金钱的甲,事后觉得不划算,现在有机会能挽回损失,何乐不为?于是也低下了头颅。最后的痛哭悔恨,是因为最终谁都没有得到丁点好处,相反都自取其辱。这是一则关于金钱与尊严的故事,编撰者也把问号丢给读者,有时当实利与尊严只能择一弃一时,你舍谁?
再说另一则。画面上一个小孩,高举双手做投降状往前奔逃,因为奔跑剧烈,手上的计算器也被摔了出去,后面一个大人,手里扬起一把鸡毛掸子拼命追赶这孩子。画面上有这几个字:刚才我爸叫我去拿计算器,我问,你算什么东西?然后我就挨揍了。
我猜想,看到这幅画,读了这行字,无人会不笑。当爸爸的问孩子要计算器,孩子有好奇心,问了一声,你算什么东西?有错吗?没错。做父亲的听到儿子对他说了一句,你算什么东西?勃然大怒,有错吗?也没错。因为多数情况下,对一个人说“你算什么东西?”大家的共识是,这是极其藐视人的粗话,是已经不把对方当人看了,显然是侮辱人的行为。
当然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下,儿子问出这句话,照理父亲不该有误会的,但这幅画的作者,是有意要把这句话拿来玩一玩,博人一笑,汉语多义性复杂性的魅力也在这儿显示了。由此想到,有些漫画的精彩,是因为文字参与了担当,譬如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亦多是文字完善了意境。
我还看到过另外一幅也是大人打孩子的漫画,那幅漫画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怒气冲冲的男人,一手挥舞棍棒,一手拎扯小孩的耳朵。画面上,大人嘴里吐出一行字:现在都提倡五讲四美了,你他妈的还满嘴脏话!当我在课堂上把这幅画介绍给学生时,教室里顿时笑得人仰马翻。想来若用这幅画的意思来做一篇文章,是可以洋洋洒洒写上不少的,但此画作者,只寥寥几笔配上一行字,就胜过一篇大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