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凯凯
古人形容女子形貌,对眉目要求极高,“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但对唇的要求,就简单多了:樱唇轻启,吐气如兰——只要小就够了。
观古代仕女图,画中美人翩然而至、风姿绰约,妆容精巧繁复,然唇色却只是一点,上下各画一个小半圆,合在一起像一颗小小的樱桃。虽只是那么一点,却犹如画龙点睛,画中美人一下子生动起来。仿佛跨越了千百年的时光,巧笑嫣然地款款行来。
关于女子化妆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楚辞》说:“粉白黛黑,唇施芳泽。”那个时候的女人们就开始用黛色修饰眉毛,用芬芳光亮的颜料来美化嘴唇了。北朝的《齐民要术》里,有关于口红制作的详细方法。不过那时候并没有“口红”这个名称,而称为“口脂”,像胭脂一样,需要用指尖挑起一点,往嘴唇上“点注”。
口脂大部分是用红色朱砂颜料或胭脂掺上兽脂制作而成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先以丁香、藿香两种香料,拣入上好的棉花中,然后投入烧至微烫的酒中,以热酒吸收棉中的香料之味,浸透后,去除棉花和香料,将牛油或牛髓放入此香酒中,旺火大烧,然后撤火微煎,然后慢慢掺入朱砂颜料,并用青油调入,搅拌均匀,灭火后,自然冷却,红色脂膏凝结,唇脂也就制作完成了。
在唐代,口红更加普及,也更多样。唐玄宗的女儿永乐公主,自制了多种化妆品,为此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种植各种香料香花的园圃。其中仅供制作胭脂口红的植物就达二三十种。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美人对镜梳妆,妆毕盈盈一笑,拿起一片胭脂纸,双唇轻轻一抿,那笑容立刻就明艳动人了。
如今,口红已不仅仅是一种化妆品,更代表着一种心态和风格。爱美是人的本能,除了悦人,更重要的是悦己。“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俗世匆忙,我们可能无法对着镜子精心梳妆,但至少要涂一点口红,那抹红是平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能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