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湘怡
你以为你奉献爱心,救助一位姑娘于水火;你以为遇到自强女性,愿尽绵薄之力相助……你可知道,这些美好的愿望,其实只是你的一厢情愿。最近本报报道的、上海警方破获的一起网络诈骗案,让不少善良的网友大呼上当。
一位姑娘逃婚到广州,向微信网友求助,请大家帮帮忙,买点家里采集的虫草,用来退还“聘礼”。故事曲折,姑娘可怜。不少人信以为真,慷慨解囊。而事实上,所谓的“虫草姑娘”根本不存在,这是一个犯罪团伙编出来的苦情桥段。短短3个月内,骗了全国近300名网友,诈骗金额80余万元。
如有陌生人开口向你要钱,你可能会警惕拒绝。可如果朋友圈里每天晒出生活、工作照的“熟人”突然向你求援,你会帮吗?答案多半是——会。“虫草姑娘”诈骗团伙用的就是“养熟再行骗”的花招。
联想起前阵子传遍网络的“卖茶女”,以及后来的“支教老师”,都是类似的套路。陌生人申请加好友,熟悉了半个月至一二个月后,“卖茶女”称家人生病,请好友买点茶叶渡难关;“支教老师”请好心人为乡村的孩子捐点钱,买衣服买课本。人心思善,不少网友好心资助。可好友转账汇款后,“卖茶女”“支教老师”就人间蒸发。
阴暗的主意隐藏在网络中,比在现实世界更难发现。网络中“熟悉的陌生人”,真是他(她)表现出来的样子吗?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网络诈骗不单是某些团伙单独作案,甚至有了“产业链”——有专门写剧本的,根据诈骗需求杜撰苦情故事;有专门介绍模特的,“虫草姑娘”就是诈骗团伙找了模特专门到西藏拍照片和视频;甚至,还有专门的软件为诈骗提供方便。有了欺诈“一条龙服务”,真真假假,更难甄别。
善良,是人世间温暖的来源,不应该成为被骗的原因。对于各式各样的诈骗,需要法律严惩和道德谴责去规制。而善良的人们也要多留心眼,莫因善良而无知。要知道,网络那头的可爱“虫草姑娘”,说不定是油腻抠脚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