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大米标准 你不知的5G时代,就在眼前 外环线龙东大道立交匝道封闭施工 平层入户“原装”外墙 智能梯控 改造后厨卫独用还将加装电梯
第10版:上海新闻 2019-04-16

大米标准

王蔚

大米,被誉为“五谷之首”,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作物,约占粮食作物栽培面积的四分之一,且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米饭为主食。生活条件好了,国人对大米选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粮食年年丰产,上海市场上也是品种繁多,江苏米、江西米、东北米应有尽有,本地的崇明米、松江米也颇有声誉。

尤其是上海人,历来讲究米饭的吃口,大多数人偏好香软糯,即便是在从前粮食统购统销的困难时期,走街串巷“大米调洋籼米”的叫卖,也令人动心。去超市或农贸市场买米,上海的“买汏烧”们会抓上一把放到鼻尖闻闻香不香;更有“老倨”(沪语:经验丰富)的人还会将掌心的米粒用拇指与食指轻轻碾碎,看看有没有白色物质出现,以辨别是不是“整容”的陈米。

走笔到此,是想说“买汏烧”们的这套买米经,将由更科学、更权威的“国家认定”来替代——从今年5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新版《大米》(GB/T1354-2018)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是对2014年版《大米》国标的重新修订。现在国人吃大米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精、白、亮”的现象,这也使得由稻谷变大米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碎米增多、电耗增加的问题,陈米抛光翻新的“整容”米也屡屡混迹市场。为此,新国标对“加工精度”指标设置了上限,以更适应绿色发展理念。

新版国标明确调减“优质籼糯米”和“优质粳糯米”产品,不再设优质籼糯米和优质粳糯米,今后国家认定的优质米只保留优质籼米、优质粳米两个细分品种。从严的《大米》国标来了,市民的口福也更有品质保证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