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封笔”之后再出新书 相隔数十里 一键能相连 水渍阴影青苔都入镜头 听见文脉传承 听见民族自信
第10版:文体汇/动态 2019-04-20

听见文脉传承 听见民族自信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昨演绎最美江南风情

昨晚,指挥家彭家鹏执棒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在上交音乐厅奏响了《风雅颂之交响》2018原创作品大型音乐会。这场音乐会集结了赵季平、李滨扬、刘长远、郝维亚等作曲家创作的4首现代民族管弦乐作品,为上海听众带来一场“中国风”的视听盛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传诵千年的《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笔下的姑苏风情。昨晚,诗人笔下的枫桥被一场江南烟雨笼住,那哗哗的雨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雨过天晴后水面上蒸腾起的氤氲,都用音乐描画出来,让人一睹“烟雨枫桥”的别样风情。

作为整场演出的序曲,《烟雨枫桥》是乐团委约李滨扬创作的,乐曲中融入了评弹与昆曲的元素,通过时而飘渺,时而清雅,时而梦幻,时而激越的音乐,将听众带回到暮烟疏雨的姑苏枫桥。

紧随其后的是全新改编而成的《莲》(见右图 主办方供图),在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高瑞璇空灵声音的衬托下,演奏家们为听众展开一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香远益清”的莲花图画,歌颂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和刚正风骨。无论是借助中国诗词的意境或是展现中国文化的风骨,都让观众在这场音乐会中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和传承的中国文脉。

坚持江南丝竹的特色,又注重“丝竹交响”的国际表达,始终是乐团的坚持。《丝竹的交响》分为“船歌”与“丝竹交响”两个乐章,以《姑苏好风光》为素材,加入太湖船歌、寒山钟声、庭院评弹及水乡浪花等元素,以交响化的表达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以及深爱故乡苏州的情感。

昨晚的大轴是取材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风雅颂之交响》。乐曲分“序—颂”“关雎”“玄鸟”“幽兰操”“国风”五个乐章,邀请女高音歌唱家张宁佳、男高音歌唱家韩蓬以及苏州大学合唱团献唱,作曲家赵季平用独特的民族语言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向听众一一展示了中国人的朴实风貌、英雄气魄以及文化风骨。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