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钢笔淡彩) 走进老人内心世界 父亲的书摊 安步玄武湖 《续镜花缘》中的灯谜 给批评加点糖 阿杏的5600个小时
第20版:夜光杯 2019-04-25

父亲的书摊

刘秀珍

小时候,常听村里人说父亲不务正业,在那个所有人都拼命在一亩三分地里讨生活的日子里,父亲却常去乡里逛书店。我上小学三年级那年,父亲做了件更“另类”的事,他在集上摆了个小摊儿卖书。

每到集日,父亲早早地赶到那儿,找一处空地,从那个大大的土黄色人造革包里拿出一块塑料布铺在地上,把书从包里拿出来一本本摆放整齐,然后他就坐在小凳上捧一本书开始看。

父亲的买卖并不好。那时农村里识字的人不多,可父亲好像对此并不在意,他摆书摊儿,似乎就是方便自己看书。

其实,父亲只上过两年私塾,后来,他当过兵、做过铁路工人,也做过小买卖,用他的话说是“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回到老家种地的父亲不能忍受孤陋寡闻、与外界隔绝的日子,读书就成了他最大的嗜好。

我不知道没有书的日子,父亲是怎么熬过来的。好在后来家里有了台半导体收音机,每天半小时播讲长篇小说。这半小时里,父亲雷打不动地听书。这时,我会倚到父亲怀里和他一起听。我记得最早播出的是《渔岛怒潮》,接下来是《海岛女民兵》,那年我大约6岁,还没上学。可惜,每天半小时听书实在太不过瘾了。后来,父亲就常跑乡里的那家书店了。母亲省吃俭用存下的一点钱都变成了一本本书。父亲、哥哥和我一人抱着一本书看的情形,常常让母亲生气又绝望地淌眼泪。

我至今还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的书包里装了一本厚厚的《渔岛怒潮》,一本《世界地图册》。父亲经常从这些地图册里怀念他去过的地方,憧憬他没去过的地方。父亲的书摊上都是各种小说和小人书,后来增加了《木偶奇遇记》一类的童话。父亲的小书摊儿,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直到父亲的书摊挪到附近的油田市场上,父亲的买卖才开始红火起来。后来,父亲用他的小书摊儿供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那就是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