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102岁。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于广州一个殷实的大户人家。他是苏州望族之后,在苏州的狮子林里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10岁时,由于其父贝祖诒担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主管的工作,贝聿铭随之搬至上海生活学习。在上海,贝聿铭接触到了新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他曾表示,“我从上海,略微看到了我在苏州未曾见过的未来或是未来的开始”。
大师由上海起步
贝聿铭在沪求学期间,觉得上海很国际化。当时,他被一幢正在建设的建筑吸引住了,这幢楼就是国际饭店。
贝聿铭曾说,国际饭店是他儿时最喜欢的建筑,“苏州的房子大多是两层或是三层,那已算是高的了;而上海当时却在盖十层、二十层,甚至三十层高的大楼,我由此喜欢上了建筑。”
贝聿铭几乎每天都去看建设中的国际饭店,回到家他还像模像样地画了一张国际饭店的建筑图纸,“我被它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想做建筑师。”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踌躇满志,赴美留学,他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哈佛设计学院继续深造。可以说,一代建筑大师由上海起步。
贝氏老宅有龙梯
坐落在上海南阳路170号的贝氏老宅,1934年竣工,由贝祖诒投资兴建,贝聿铭曾在此短暂居住。
贝氏老宅是装饰艺术派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805平方米。由主楼、副楼和花园三部分组成。平顶、屋檐皆设置带有雕饰的护栏。贝氏老宅有相当面积的私家花园,其布局随地形起伏,有池塘、凉亭、葡萄藤架等,所以上海老百姓也称贝宅为“贝家花园”。
值得一提的是,贝氏老宅设置有螺旋形石质楼梯,底层的护手雕刻成龙纹形状,这是贝祖诒主导设计的龙梯。龙梯的一楼部分为一条大龙与一条小龙共戏一颗龙珠,大龙龙尾构成扶梯,盘旋至四楼楼顶,寓意“盘龙上升、事业有成”。文沈琦华图蔡瑾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