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公寓已完成安装
◆公寓内包含工作区、休息区、卫浴和简易厨房
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建设乡寄宿制藏文小学位于海拔近4000米的青藏高原,在上海的援建下,崭新的校舍与学生宿舍已经修整一新,唯一的短板就是教职员工的住宿条件比较糟糕。一些年轻的老师虽有扎根雪域高原教书育人的理想,无奈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他们难以坚持,这也是许多偏远地区学校留不住高素质老师的普遍原因。昨天,这一难题终于有望得到解决,一个由上海捐赠、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移动教师公寓在建设乡小学安装完毕,而它的诞生源于一年前本报记者的一次采访。
两星期才能洗次澡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里不当老师了,唯一的原因就是生活条件实在太糟糕了。”对本报记者说这句话的,是建设乡小学的老师祁拉措,这位年轻的藏族姑娘来自大城市西宁,大学毕业后去了沿海城市,还有过出国工作经历,但最后她还是回到了家乡青海,在海拔近4000多米的建设乡小学当一名乡村教师。去年6月,在一次对上海援青项目的采访中,记者和她偶遇,聊起了在藏区教书的酸甜苦辣,她说虽然每天面对学校里可爱的孩子非常开心,但教师的生活条件实在太差了,让她很不习惯。
祁拉措告诉记者,学校的许多年轻教师和她一样来自城市,很难适应乡村小学的生活条件。多位老师住在一间房里,没有私密空间,没有卫生间和洗浴设施,两个星期才能洗一次澡,上厕所要到外面的公厕。她有一次深夜去厕所遭遇野狗,吓得以后再也不敢起夜,久而久之健康也出现了问题。好多次她都想放弃,但因为舍不得孩子们,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因为有了上海援建,现在孩子们的住宿和学习环境已经好很多了,但老师们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只要这一点改善了,我们就能在这里坚持下去,真心希望能得到关注。”
定制高原“荣耀之箱”
回到上海后,本报记者联系了上海“荣耀之箱”公益项目。该项目是在支援中国乡村教育改革发展大背景下,由大城小爱慈尚会创始人顾佳斌发起,联合社会各界资源提供资金保障开展的公益项目。通过集装箱改造成老师宿舍,为乡村支教老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从而改变贫困山区缺少支教老师的现状。项目自2015年启动至今,陆续走进四川、云南、宁夏、贵州、湖南、广西、新疆、江西、河北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贫困地区。顾佳斌表示,愿意实现小祁老师的心愿,为她们定制一款高原版的特制集装箱教师公寓。
之后,本报记者又联系到了捐赠方。由奉贤区东海观音寺慧之法师创办的上海东海慈慧公益基金会表达了捐赠意愿。在筹划设计了一年后,建设乡小学荣耀之箱在近日完工。公益组织在与当地老师沟通之后,针对当地天气情况做了新的设计。整体是由梦想改造家团队iColor设计总监马蔷设计,施工方义庭精工联合完成,斯林百兰捐赠了上下两个床铺床垫。与之前的荣耀之箱相比,新增了地暖、水净化系统。公寓内整体家电还包含了热水器、卫浴设施、浴霸暖风、冰箱、空调、洗衣机、油烟机、电磁炉等,功能区包含了工作区、休息区、卫浴、简易厨房。因为考虑到高海拔地区保暖需要,所用的窗也全是双层保温的玻璃。
援青干部大力支持
国庆长假后,这个经过精心打造,满载着情谊的集装箱从上海出发,经过了3000多公里七个省份,在克服了高海拔运输的巨大挑战后,于10月13日顺利送达近4000米高海拔的建设乡小学完成捐赠交接。这是荣耀之箱落地的第22个箱子,也是至今海拔最高的项目。志愿者告诉记者,项目的成功落地,离不开上海援青干部的大力支持。来自上海奉贤区的第四批援青干部张立现任达日县副县长,一直在帮忙联系协调捐赠事宜,还请来了吊车和施工队,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完成了安装。昨天,荣耀之箱已经通电,等水管、排水系统接入就能正式启用,可以让两位老师在高原山区小学过上体面、便捷、舒适的生活。
昨晚,小祁老师发来了许多新宿舍的照片,对于荣耀之箱,她感到非常满意。“这个宿舍让我有家的感觉,也更有动力地留在学校,帮助孩子们用读书改变命运。”而志愿者告诉记者,荣耀之箱今后还会根据老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反馈良好,他们会继续推进这一公益项目,让更多让像祁拉措一样的乡村老师能安居乐业,在雪域高原安心陪伴孩子们成长。
第四批上海援青联络组组长冯志勇告诉记者,上海援青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教育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荣耀之箱”项目虽然小,但解决的却是长期困扰当地教育的痛点:对学生非常重视,但对乡村老师关心还不够,因此留不住人才。在本次项目中,上海援青工作组、公益组织、慈善基金会、新闻媒体通力协作,促成了集装箱教师公寓的落地,是上海援青工作中一个成功案例。冯志勇表示,明年是上海援青十周年,第四批援青干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通过软硬件升级来帮助当地提升教育质量,改善老师的生活条件,同时邀请上海的老师组团支援青海。目前,一支4位上海老师组成的团队正在青海开展培训教学,深受当地老师学生的欢迎。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