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拥江拥海融上海,承南启北、辐射长江中上游,是船舶海工发展的首选地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重点船舶海工基地。经过多年发展,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汇聚了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中远海运船务、招商局重工、振华重工、中集太平洋海工、象屿海洋装备、韩通重工、惠生重工、吉宝重工等一批旗舰型、龙头型企业,形成国有、民营、外资协同发展的格局。
近年来,南通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向豪华邮轮、海工装备等高技术装备领域发展,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同步发展,关键配套取得突破,建成交付了一批世界首制、国内首制船型,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居国内前列,取得一系列成效。
最亮眼的成果当属一批在行业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大国重器”在南通诞生。得益于南通船舶海工企业在高端产品领域不断发力,成功建造交付了国内首制2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全球首艘tri-lube型C型储罐液态乙烷气体运输船、新一代40万吨矿砂船、国内首艘军民两用5万吨级半潜船、全球首制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全球首个驳船型浮式LNG储存及再气化装置(FSRU)、世界首个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驳船(FLNG)、亚洲超大型的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国内首个总包工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希望6号”、4500吨大型抢险打捞起重船“创力”号、2000吨风电施工平台、全球首制深海动力定位原油转驳船(CTV)等一大批国内、国际首制高端船型。
其次,南通积极推动船舶海工产业由“造壳”迈向“造心”,高端配套能力取得突破、进入市场。南通振华传动机械研发生产的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等关键配套设备实现装船;南通润邦重机生产的液压式插销升降系统已批量配套国内多家海工企业建造的平台;华滋海工生产的世界超大型的C型船用液罐为全球首制85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乙烯船配套。
此外,南通的船舶智能制造示范效应明显。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确保安全生产和绿色制造为核心推进智能制造,成为船舶行业率先被工信部门认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南通)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实施的智能化桩腿焊接车间填补了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多项技术空白,成为国家海工装备智能化制造示范。目前,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正持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招商局重工、启东中远海工等一批企业正开展船舶智能制造单元、生产线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南通通过优化产能结构促进企业焕发新生机。近年来,南通在省、市统一部署下,通过转型海工及其他业务等方式优化产能结构,促进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启东奔腾船业引入外资成立了江苏华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转型超大型液罐系统等核心配套产品。启东道达重工被上海振华重工控股后,转型海工装备和高技术特种船舶,交付4500吨打捞起重船项目“创力”号、“天鲲号”绞吸式挖泥船等高端产品。
为帮助部分企业不因行业低迷而陷入困境,南通积极推动兼并重组盘活优质资产。在国家、省各级部门支持下,南通多家企业重组取得突破,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成立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完成“明德重工”资产收购,成功将原明德的品牌优势、象屿股份等投资方资本优势、订单资源优势最大化发挥,目前企业手持充裕订单。推动中集安瑞科对南通太平洋海工的全资收购,创造了“破产不停产、员工不失业”的先例,破产重整期间先后交付了七个项目,目前该企业已全面恢复正常,新承接了LNG加注船等一批订单。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南通通过研发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提升,有力促进核心技术突破。建成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南通中远船务、江苏招商重工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一批重点企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为骨干,专业设计公司为辅的研发设计体系;企业人才队伍培养得到强化,2018年培养船舶海洋工程系列工程师人数达到300人、2019年超过500人。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项目成果于2011年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浮式钻井储油平台总段下水及旋转合拢对接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910028988.1)于2014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金奖。
2019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
暨南通船舶海工产业投资洽谈会活动通知
时间:2019年12月5日~7日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员会、南通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南通市商务局
>>大会活动安排<<
(一)2019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暨船舶海工产业投资洽谈会
时间:12月7日9:00~11:00 地点:南通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厅B
(二)2019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
时间:12月6日~7日
地点:南通国际展览中心A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