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瓜子仁的小仓鼠、肥嘟嘟的豚鼠、长着毛茸茸大尾巴的小松鼠……对如今的孩子们而言,说起“鼠”,联想到的已经不是那些贼头贼脑的坏家伙,而是机敏可爱的代名词。
向“杰瑞”“米奇”学习乐观自信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语文老师陆俊婷是名80后。她坦言,在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老鼠的形象总是不太美好。然而,随着时代的改变,兴许是受到了卡通片和绘本的影响,老鼠的形象也在发生着改变。
无论是迪士尼的“米奇”“米妮”,还是《猫和老鼠》,一只只卡通鼠能让孩子们看得开怀大笑,更能让成人看到人生。比如,小老鼠杰瑞即便处于劣势也都充满了自信,坚信自己一定可以,结果在被汤姆猫追捕的时候它反而能逃脱——它让人明白什么时候要尽力而为。汤姆和杰瑞虽然是天敌,但是为了避免流浪街头好好在这个家里住下去,他们也懂得化敌为友,相互合作。
而在各种绘本中,老鼠同样频频唱主角。幼儿绘本《小老鼠忙碌的一天》用精妙的故事细节,在孩子心中播撒下爱和梦想的种子;日本作家岩村和朗《14只老鼠》系列绘本画风清新,相亲相爱、热热闹闹的老鼠一家让很多孩子羡慕不已。
而在国产动画片里,以小老鼠为主人公的故事也不少。陆俊婷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童话大王郑渊洁创作的《舒克和贝塔》。《舒克和贝塔》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成了动画片,主要讲述了背负“小偷”骂名的老鼠“舒克”和老鼠“贝塔”,分别开着飞机和坦克帮助其他人,克服各种困难、团结合作,战胜海盗,最后保卫了人类和平的故事。向如今的孩子讲起这个故事,他们仍旧喜欢。
像“花栗鼠”那样剥开知识“坚果”
巧的是,陆俊婷所在的华理附小,也是沪上为数不多以“鼠”为吉祥物的学校。该校吉祥物“小花栗”是小老鼠的“远亲”——一只花栗鼠。“花栗鼠的‘花栗’与‘华理’谐音,并且花栗鼠体型小巧,行动敏捷,象征着我们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校园讲解员、五年级女孩宋含章告诉记者,小花栗的卡通形象是从全校300多份学生来稿中,通过师生投票脱颖而出的。三年级小姑娘詹芝婳则希望自己能像小花栗一样行动敏捷,提高体育成绩。
鼠年来临,孩子们给小花栗设计了唐装、旗袍、戏服、太空服等新装,欢喜迎新。德育教导毕韵莺希望,孩子们能像喜食坚果的小花栗一样,善于剥开科学“坚果”。为此,学校每年举办“好问题征集”和“科技大篷车”活动,一本全新的《花栗百问》凝聚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每个提问的孩子不仅要大胆设想,更要亲自动手找寻答案。
“我们是朴实无华的小花栗,谦虚踏实是本性,勤勉踏实是本领。我们是格物穷理的小花栗,会思考,求新知,不懈怠,求真理。”这首《花栗之歌》,今年成了华理附小最新版校歌。孩子们打趣地说,他们集体迎来了“本命年”。
本报记者 陆梓华 实习生 顾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