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鼠(中国画) 回家过年 舌尖上的年货 一进一出老人钱 私家菜盛宴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第15版:夜光杯 2020-01-24

回家过年

叶 辛

今年的春节来得早,“回家过年”的声音也响起得早。

由于我人生的经历中有二十余年的日子是在西南山乡里度过的,“回家过年”这句话,听来就觉得十分敏感。在那些年里,回家过年对我们这些遥居山乡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不像今天的年轻人,有“说走就走”的潇洒。决定了要回家过年,首先得要请假,请准了假期,就得进行一系列的准备。购票,是第一位的事情,能否购到票,是能不能回家过年的关键。购到了硬座票,自然是满心欢喜,漫长的旅途总算保证有一个固定座位了。想回家的人多,直达上海的列车每天只有一个车次,硬座票经常是买不到的,那就得下决心买一张站票,准备好上了列车没有座位,在49个小时两天两夜的漫长旅途中吃点苦头。即使买到座位票的旅客,享受两天两夜的“车厢文化”之后,抵达上海了,往往已是精疲力尽,疲惫不堪,到家洗个澡就想睡个觉。回上海是这样,年过完了再回去,同样还得经历一番扛着大包小包回到山乡的艰辛旅程。

正因为有过一次又一次这样“回家过年”的亲身体会,故而我对春运,对春运潮的人流,有一种出自本能的深切体会。经常向周边人打听他们现在“回家过年”的亲历。

小顾是我们这里的钟点工,她干活勤快认真,善解人意,深得离退休老人喜爱和欢迎。来上海打工20年了,和丈夫二人已经在近郊买下了两小套房子。他们两口子是苏北响水人,我年年问他们,回家过年吗?他们都会争相告诉我,要回、要回家和双方父母过年的。初来上海打工时,去响水一趟不容易。回家那天,要赶早到闸北的客车站去,天不亮4点多就起床了,吃点东西带上包,必须在8点之前坐上车。客车同样要摆渡过长江,客车到了响水县城,还得换车,紧赶慢赶,晚上7点到达村里,是顺利的。中间一个环节出点差错,误了点,八九点钟到家里是常事。有一回半夜才进家门。一句话,回家过年很辛苦。

近几年情况大为改观,一是建了大桥,二是苏北高速公路修得四通八达。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小顾的哥哥买了车,小顾两口子坐上哥哥买的吉利轿车,上午八点过离开上海,中午十二点给我老伴打来电话,带着笑说:“王老师叶老师,4个小时不到,我们在家吃上饭了。哈哈!”

前几天我碰到她,问:“小顾,今年回家过年吗?”她答:“叶老师,今年我在常州读大学的儿子回上海我们家中过年,响水老人也来。”

“我,回家过年,回家过年,为的是啥呢?”

春、夏、秋、冬,奔波劳累,忙忙碌碌的人们,经历了一年四季的风霜雨雪”,也如同大自然的万物一般,需要慰藉,需要歇息,需要精神上的放松。回家过年,为的是合家团圆;回家过年,为的是了却全家每一个人的心愿;回家过年,更是要寻找其乐融融的氛围带给所有家人心上的那份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