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武汉抗疫一线的一位医护人员,也是上海援鄂医疗队一位特殊的战友。在这场与病毒赛跑、与死神竞速的战事里,已经战斗了30多天,而他自己,也在同渐冻症做着顽强斗争。他叫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见右图,新华社发)。
昨天深夜,记者拨通了张院长电话,一如大家熟知的,他是个急性子,谈起疫情防控容不得插半句话。可谈到全国各地医疗队对金银潭医院的援助,他有些哽咽。“真的给了我们很大信心,让我们感到确实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反复强调,“这不是一句空话。”
急性子院长患上渐冻症
武汉金银潭,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这里是最早集中收治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医院,是这场抗“疫”之战最早打响的地方。“我们这里收治的都是重症,其中还有一部分危重患者。这其中很多病人要上呼吸器,做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或是其他一些呼吸辅助治疗。”张定宇告诉记者。
病区内,呼叫医务人员的铃声此起彼伏,每个医务人员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个人来用。张定宇站了出来。“对呼吸道传染病不必过于恐慌,按要求做好防护就没危险。”严厉的话语中透着镇定和信心,“我们加强了监测力度,对疾病的了解也更多了,我们一定能让更多的病人及早摆脱病毒的困扰。”
然而,越来越多的同事不经意发现,一向雷厉风行的院长下楼梯时变得慢了。他曾用“膝关节不好”搪塞大家。但后来大家得知,院长一瘸一拐的脚步,缘于渐冻症的折磨。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绝症,渐渐地会进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直至产生呼吸衰竭。2018年秋天,张定宇被确诊渐冻症。
外界支援减轻压力
除夕夜,张定宇收获了好消息:解放军陆海空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星夜驰援武汉医疗一线,于当晚11时左右抵达天河机场。其中,陆军军医大学150人医疗队将奔赴金银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人的护理量非常大。”他介绍,“我们的医生护士,都要为病人送水送饭,帮他们换床单,还要端屎端尿。”
那晚,张定宇接到另一个电话:上海援鄂医疗队136名医护人员也将进驻金银潭医院,凌晨2时抵达。“之前近一个月,我们人手严重不足,透支工作会增大感染风险。外界的支持和帮助,能帮我们缓解不小的压力。”安顿完医疗队住下,已是大年初一凌晨3时。
他知道自己生命进入倒计时,因此更加不顾一切追赶时间。可突如其来的一则消息,却击中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妻子在工作中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住进相隔十多公里的另一家医院。分身乏术的他,甚至很难抽出时间去照顾妻子。
好在,他告诉大家,自己的爱人已经出院,而他本人可以正常工作,仅走路有跛行,上下楼力量有所减低,其他情况正常。
感谢医疗队并肩作战
“我们能感受到上海医疗队对武汉人民的关心和关爱。”张定宇说。近十天的并肩作战,让他看到了上海援鄂医疗队的专业和高素质。“郑军华院长、周新教授和陈德昌教授等都是德高望重的专家,能和我们一起战斗,我们很感动。”
他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有更多病人出院。“昨天,我们有37位病人治愈出院,是迄今为止出院人数最多的一天。”你能清晰地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欣喜,“回家了可能还要居家隔离。哪怕戴口罩,能和家人说说话,还是和医院完全不同的感受。”
他不忘提醒记者,金银潭医院收治的病人,都是重症患者。“传染病不是绝症。你看,重症病人里也有相当比例治愈出院的,说明即使病重,恢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讲到最后,张院长语速放慢了。“通过你们,替我谢谢上海医疗的同行,谢谢上海市民!”他说,全院有830多名干部职工,坚守是因为职责所在,但上海医疗队能冲到武汉冲到疫区,冲到最中心位置,是奋不顾身的。
张定宇说,想和上海医疗队员们一起,跑赢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决赛。本报记者 郜阳